鲁网4月15日讯“汉字文化馆太有趣啦!”“人工智能好神奇,我们的学校太厉害啦!”4月10日——13日,莒南县第五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文化、学校活动场所参观活动,同学们走进汉字文化馆、无人机室、书法教室、图书室、校史馆、校园电视台等特色活动场所,零距离感受学校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创新育人理念。
步入汉字文化馆,古朴的甲骨拓片、生动的汉字演变文化墙与数字化互动屏交相辉映。小讲解员以“汉字的前世今生”为脉络,通过趣味故事,让同学们沉浸式感受汉字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活字印刷体验区,学生亲手排版、拓印,触摸千年文明的印记,深刻体会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匠心。

在无人机创客实验室,小讲解员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该校无人机社团的课程体系,创客实验室的区域功能及成果展示等。老师还现场进行智能机器人工作演示,萌态可掬的机器人跟随老师发出的指令灵活舞动,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叹。这一特色项目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对科技的兴趣,更为他们打开了探索创新的大门,展现了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

踏入葫芦彩绘活动室,形态各异的葫芦作品令人眼前一亮:有的绘着灵动的花鸟鱼虫,有的勾勒着传统神话故事,还有的将现代元素与古风图案巧妙融合。小讲解员向同学们介绍了葫芦彩绘的历史渊源,从古代的吉祥图腾到现代的艺术创作,小小的葫芦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

“看似简单的几根木条,实则暗藏玄机!”在鲁班锁社团文化展示活动中,鲁班锁社团的小讲解员们化身“传统智慧使者”,以生动有趣的讲解和精彩的互动,带领师生们领略鲁班锁的独特魅力。
书法教室内,笔墨纸砚陈列有序,墨香四溢。书法教师现场挥毫泼墨,示范楷书、行书的书写技法,并邀请学生临摹经典碑帖。横竖撇捺间,同学们不仅领略到书法艺术的精妙,更在实践中涵养心性。学校依托书法课程,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审美情趣。

同学们在小讲解员的引领下,还参观了学校师生书写作品展示区,图书室、少先队活动室、校园电视台、射击室等功能室和活动场所。小讲解员们通过精彩的讲述,不仅展示了社团成员们的学习成果和精湛技艺,更让大家深刻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沉浸式参观活动,展现了学校“科技赋能教育,文化滋养心灵”的办学特色。未来,莒南五小将持续深化特色建设,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成长舞台,培育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少年。(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01 鲁网
相关文章
-
多部门联合主办津派文化讲述活动
【来源:今晚报】内容提要:日前,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天津市少年宫)师生在“知天津、爱天津、扎根天津、建设天津”津派文化讲述活动中唱响经典,一曲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展示着优秀文化在新时代青少年群体中得以传承。 日前,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天津市少年宫)师生在“知天津、爱天津、扎根天津、建
2025-09-07 09:15:00
-
中国银行郑州文化支行举办“认证贷”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政企对接会
【大河财立方消息】日前,中国银行郑州文化支行与惠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认证贷”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政企对接会,吸引了30余家企业代表参会。活动现场,中国银行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认证贷”等普惠金融产品,重点讲解了其适用范围、额度期限和申办流程,旨在针对性解决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抵押物不足等融资难
2025-09-04 18:07:00
-
陕西神木:“家校警”协同发力 共护平安“上学路”
为切实保障辖区中小学生上下学期间的交通安全,近年来,神木市积极探索“部门联动、警校协作、家校共育”护学模式,通过运用“小手拉大手”“护学岗”和志愿者等方式,推动校园周边交通安全向家庭延伸,为青少年平安成长保驾护航。每到上下学时段,神木市第十一中学门口总会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身着“滨河义警”马甲的家
2025-09-02 09:55:00
-
开学啦!直击邓州秋季开学第一天
秋意初显,书香正浓。9月1日,邓州市中小学及幼儿园迎来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天,各学校秩序井然又充满温情,新学期在庄严的升旗仪式、温馨的迎新仪式与扎实的安全教育等活动中平稳启航。清晨七点多,校园内外已是一片生机勃勃。在北京路学校、三贤小学等学校门口,学校精心布置了红毯、“成长门”等迎新景观,校领导、
2025-09-01 20:00:00
-
今天,南昌校园里的一幕幕刷屏了
【来源:南昌发布】9月1日,南昌市中小学校迎来新学年开学日。广大学子告别假期,重返校园开启新学年的学习生活,宁静的校园热闹起来。记者来到城区多所学校 直击这激动人心的 开学第一天! 育新学校教育集团二七北路校区学长学姐正在迎接新生校园内正在开展 文明校园签名活动 开学第一课: 开展防溺水教育 南昌市
2025-09-01 12:39:00
-
这就是呼伦贝尔|传承
在辽阔壮美的呼伦贝尔,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延续传承的璀璨文化,如同古树的年轮,层层累积,又随着河流的记忆,被一一收藏。 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森林文化、戍边文化,多元文化在这里相交相融。 传承,是呼伦贝尔永不熄灭的星火,带给这片绝美之境生生不息的力量。来源:内蒙古日报编辑:张金峰编审:
2025-09-01 1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