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樊未晨
如何在虚拟空间中延续文脉?如何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的基因?近年来,包括人工智能(AI)在内的各类数智化技术正加速与文化领域的融合。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武夷论坛上,来自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围绕“数智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展开深入探讨。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数智技术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带来新的机遇,让文化以很“酷”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如今,不少文化遗产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复刻”,如故宫运用技术手段让静态的《千里江山图》“活”起来,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新的技术革命,尤其是数智技术,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许多新的路径,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指出,人们在文化生活中,不仅学习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更喜欢亲身体验和感受,这就需要数智技术提供更多可能性。
范迪安介绍,近几年,在舞台艺术、荧屏艺术、视觉艺术,包括非遗传统、美术经典的传播中,数智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智技术不仅拓展了经典文化作品“视觉的广度”,也挖掘了“体验的深度”。范迪安以敦煌壁画举例,数智还原的洞窟和“动”起来的飞天壁画,让人们仿佛回到敦煌时代,“人们欣赏一幅古代名画,以前往往是‘远观其势’,如今却可以‘近观其妙’,感受更多细节”。
对于数智技术在舞台艺术创新上的应用与呈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也深有感触。作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开幕式的核心主创,肖向荣运用全息影像在舞台上将“千江有水千江月”具象化呈现在各国元首眼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学。
在他看来,数智技术加持下的屏幕、音乐、灯光等工具需要真正融合到舞台表演中;如果忽视舞台语言,很容易成为“浅表的噱头”。“AI的出现也提醒我们,要做独特的艺术家,做一个能驾驭工具讲好故事的艺术家。”肖向荣认为,不应该只让AI回答“过去的问题”,而要利用它“帮助我们向前看,去探索未来”。
当技术的“智”遇到人的“慧”
当数智技术不断渗透到文化创作领域,一些新的可能性随之而来。央视春晚上的机器人跳舞实现了“0帧起手转手绢”的高难度动作。一些机器学习也能够精准捕捉书法作品的运笔,甚至比人临摹得更像。未来,机器人会不会更加轻易地复现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表示,“机器的捕捉、模拟的过程并不难,但在硬件层面实现这些动作仍然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叶培贵认为,中国书法在技巧上很独特,“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实际运笔过程中的复杂力道难以被机器轻易捕捉。
“墨磨偏,心不端。”在叶培贵看来,人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的心境流露恰恰是书法艺术的独特性,而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在诗词创作方面,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认为,AI已经成为一个“聪明的选手”,不过,她发现AI的作品往往在“达到80分左右的水平之后就停滞不前了”。向AI领域的朋友请教后,她了解到,这是因为AI已经把“能搜索到的东西都用完了”。
蒙曼表示,AI作诗与书法类似,缺少人的主观意识。即便为其提供更多内容,机器人依然缺乏对情感的触碰。“机器人书法写得再好,但不会‘心动’,也就无法‘入神’。”
面对新技术给文化教育带来的挑战,蒙曼认为,学生使用AI等技术快速搜索到的知识也许比教师多,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记忆、情感和人生“了悟”结合在一起,比起单纯用工具搜索到的知识更多了一些“慧”的内涵。
数智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之道
在瞬息万变的数智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世界语境下进行传承与传播?
“我们处在一个全球信息知识充分交流的时代。”范迪安认为,首先要围绕共同主题,“文化交流总是建立在一种好奇心的基础上,就是因为想了解对方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才能构成交流,引发相互关注”;其次是运用中国话语进行文化传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以独特的中国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蒙曼引用朱熹的《九曲棹歌》,提出应当秉持崇高的理想,相信人类共有的美好想象,这是文化交流和交融的重要信念;还应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保持“闲适感”,“将文化以最易被接受的方式讲出去,让所有人都听得懂这‘两三声’”。
肖向荣则提出“向内走、向外看”的理念。他认为,《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的成功,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的源泉,创作者应向内挖掘。同时,“向外看”则是要进行集大成式的创新,“对世界保持敏感,探索未来的方向”。
“人文学科通过深入研究‘他者’文化,可以增进理解和尊重,推广‘酷中国’是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偏见的关键。”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学院荣休教授罗伯特·恰德表示,西方年轻一代对中国的态度更为开放,汉学家应跳出学术象牙塔,通过通俗书籍、影视、游戏等非传统渠道,将中国千年文明中的智慧与故事翻译给大众,消除刻板印象,并不断加强中西学术互动,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
江苏·新闻早读丨2025年9月9日
要闻习近平向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致贺信9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扩大双向投资 共促全球发展”为永久主题,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全球投资者深化务实合作的有效平台。(新华社) 习近平出席金砖
2025-09-09 09:20:00
-
外媒:中国与巴基斯坦将深化多领域合作
来源:海外网海外网9月8日电据巴基斯坦《论坛快报》报道,巴基斯坦与中国签署了多份谅解备忘录,以深化在农业、工业、卫生健康、贸易、采矿等行业的企业合作。报道称,巴基斯坦将吸引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是加强合作的新兴领域。中国是这些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巴基斯坦将在合作中
2025-09-08 17:24:00
-
重磅剧透!27场全是“顶流”,还有“惊喜盲盒”
好剧连台,华彩江城。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将于2025年9月13日至10月25日在江城武汉举办。届时,共17部剧目、27场展演矩阵将在湖北剧院、洪山礼堂、琴台大剧院、湖北戏曲艺术中心、武汉剧院等剧场进行。“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以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为指导单位
2025-09-08 14:37:00
-
多部门联合主办津派文化讲述活动
【来源:今晚报】内容提要:日前,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天津市少年宫)师生在“知天津、爱天津、扎根天津、建设天津”津派文化讲述活动中唱响经典,一曲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展示着优秀文化在新时代青少年群体中得以传承。 日前,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天津市少年宫)师生在“知天津、爱天津、扎根天津、建
2025-09-07 09:15:00
-
普京:将回应中国对俄试行免签
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4日表示,中国将对俄罗斯公民试行免签政策意义重大,俄方感谢中国领导人,并将作出回应。中国外交部9月2日宣布,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来源:徐鸿波/@CCTV国际时讯
2025-09-05 00:06:00
-
中国银行郑州文化支行举办“认证贷”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政企对接会
【大河财立方消息】日前,中国银行郑州文化支行与惠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认证贷”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政企对接会,吸引了30余家企业代表参会。活动现场,中国银行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认证贷”等普惠金融产品,重点讲解了其适用范围、额度期限和申办流程,旨在针对性解决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抵押物不足等融资难
2025-09-04 1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