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数智技术如何“点亮”中华文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0:52:00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璟瑄 记者 樊未晨

如何在虚拟空间中延续文脉?如何用科技激活传统文化的基因?近年来,包括人工智能(AI)在内的各类数智化技术正加速与文化领域的融合。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武夷论坛上,来自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围绕“数智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展开深入探讨。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数智技术的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带来新的机遇,让文化以很“酷”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如今,不少文化遗产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复刻”,如故宫运用技术手段让静态的《千里江山图》“活”起来,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新的技术革命,尤其是数智技术,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许多新的路径,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指出,人们在文化生活中,不仅学习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更喜欢亲身体验和感受,这就需要数智技术提供更多可能性。

范迪安介绍,近几年,在舞台艺术、荧屏艺术、视觉艺术,包括非遗传统、美术经典的传播中,数智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智技术不仅拓展了经典文化作品“视觉的广度”,也挖掘了“体验的深度”。范迪安以敦煌壁画举例,数智还原的洞窟和“动”起来的飞天壁画,让人们仿佛回到敦煌时代,“人们欣赏一幅古代名画,以前往往是‘远观其势’,如今却可以‘近观其妙’,感受更多细节”。

对于数智技术在舞台艺术创新上的应用与呈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也深有感触。作为2016年G20杭州峰会开幕式的核心主创,肖向荣运用全息影像在舞台上将“千江有水千江月”具象化呈现在各国元首眼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学。

在他看来,数智技术加持下的屏幕、音乐、灯光等工具需要真正融合到舞台表演中;如果忽视舞台语言,很容易成为“浅表的噱头”。“AI的出现也提醒我们,要做独特的艺术家,做一个能驾驭工具讲好故事的艺术家。”肖向荣认为,不应该只让AI回答“过去的问题”,而要利用它“帮助我们向前看,去探索未来”。

当技术的“智”遇到人的“慧”

当数智技术不断渗透到文化创作领域,一些新的可能性随之而来。央视春晚上的机器人跳舞实现了“0帧起手转手绢”的高难度动作。一些机器学习也能够精准捕捉书法作品的运笔,甚至比人临摹得更像。未来,机器人会不会更加轻易地复现人类创造文化的过程?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表示,“机器的捕捉、模拟的过程并不难,但在硬件层面实现这些动作仍然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叶培贵认为,中国书法在技巧上很独特,“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实际运笔过程中的复杂力道难以被机器轻易捕捉。

“墨磨偏,心不端。”在叶培贵看来,人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的心境流露恰恰是书法艺术的独特性,而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

在诗词创作方面,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认为,AI已经成为一个“聪明的选手”,不过,她发现AI的作品往往在“达到80分左右的水平之后就停滞不前了”。向AI领域的朋友请教后,她了解到,这是因为AI已经把“能搜索到的东西都用完了”。

蒙曼表示,AI作诗与书法类似,缺少人的主观意识。即便为其提供更多内容,机器人依然缺乏对情感的触碰。“机器人书法写得再好,但不会‘心动’,也就无法‘入神’。”

面对新技术给文化教育带来的挑战,蒙曼认为,学生使用AI等技术快速搜索到的知识也许比教师多,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记忆、情感和人生“了悟”结合在一起,比起单纯用工具搜索到的知识更多了一些“慧”的内涵。

数智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之道

在瞬息万变的数智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世界语境下进行传承与传播?

“我们处在一个全球信息知识充分交流的时代。”范迪安认为,首先要围绕共同主题,“文化交流总是建立在一种好奇心的基础上,就是因为想了解对方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才能构成交流,引发相互关注”;其次是运用中国话语进行文化传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以独特的中国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蒙曼引用朱熹的《九曲棹歌》,提出应当秉持崇高的理想,相信人类共有的美好想象,这是文化交流和交融的重要信念;还应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保持“闲适感”,“将文化以最易被接受的方式讲出去,让所有人都听得懂这‘两三声’”。

肖向荣则提出“向内走、向外看”的理念。他认为,《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的成功,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创作的源泉,创作者应向内挖掘。同时,“向外看”则是要进行集大成式的创新,“对世界保持敏感,探索未来的方向”。

“人文学科通过深入研究‘他者’文化,可以增进理解和尊重,推广‘酷中国’是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偏见的关键。”英国牛津大学圣安学院荣休教授罗伯特·恰德表示,西方年轻一代对中国的态度更为开放,汉学家应跳出学术象牙塔,通过通俗书籍、影视、游戏等非传统渠道,将中国千年文明中的智慧与故事翻译给大众,消除刻板印象,并不断加强中西学术互动,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 【中国网评】中澳关系转圜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孙畅7月12—18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率领商业代表团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在访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分别与其举行会见。在七天的访华行程中,阿尔巴尼斯团队足迹覆盖北京、上海、成都三地。此行可谓内容丰富、议题广泛、成果丰硕。阿尔巴尼斯此

    2025-07-21 08:33:00

  • AMG大咖来了丨著名作家鲍鹏山:安阳是悠久历史的中国缩影

    著名作家鲍鹏山“安阳是悠久历史的中国缩影”安阳有很多很好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安阳博物馆……有文化,必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殷墟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纺织路与纱厂路交叉口安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地址:河南省安阳市文

    2025-07-20 09:22:00

  • 食品添加剂陷信任危机,但人类生存从来就离不开它们?

    食品配料表越长,是否更危险?添加剂种类越多,反而更安全?代糖和蔗糖、猪油和植物油,究竟怎么选?怎么控?怎么吃?零添加为何总惹争议?土法食品到底是更营养还是更坑?真相可能会让我们意想不到!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热点事件频发,社会关注度持续走高,腾讯新闻科学联合科普中国发起《向未来发问》特别策划,第二期邀请

    2025-07-20 07:00:00

  • “鸭”韵飘香引客来!黔东南第二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火热开场

    7月18日晚,黔东南州三穗县将军广场华灯绽放,第二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幕。游客与当地群众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合美食、文化与旅游的夏日盛宴。活动现场 黄少刚/摄三穗,因鸭而名,因鸭而兴。近年来,三穗县始终坚持把"小鸭子"做成"大产业",通过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塑造和市场拓

    2025-07-19 15:44:00

  • 八旬中国漫画家手绘“岁月时光机”

    中新社烟台7月19日电 题:八旬中国漫画家手绘“岁月时光机”中新社记者 王娇妮都市生活的快节奏里,人们常渴望拾起儿时记忆、回味旧时光。83岁的漫画家卞家华以中国传统审美笔触,为读者手绘出一部可触可感的“岁月时光机”。在山东烟台所城里的青石板路旁、朝阳街的老洋楼檐下,他的画摊常围拢着好奇者。游客驻足时

    2025-07-19 14:42:00

  • 中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7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日本方面表示,中国在本地区的军事活动可能会严重影响日本的国家安全。中方对此有何回应?林剑说,我想你指的是日本刚刚发布的新版《防卫白皮书》。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抱持错误对华认知,无理干涉中国内政,炒作所谓“中国威胁”。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

    2025-07-15 2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