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民生大莞家 创新治理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0:09:00    

黄京坑社区康富街篮球场。受访者供图

沥青路面在烈日下泛着均匀的光泽,新划设的停车线内车辆整齐排列,巷道转角处太阳能路灯静默矗立——走进黄江镇社贝社区,这个曾经被居民戏称为“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城中村,如今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这样的蝶变场景,正在黄江镇多个社区同步上演。

2024年,黄江镇将“民生微实事”作为基层治理改革的重要抓手,投入688万元专项资金推进21个便民工程项目,涵盖道路修缮、公共照明优化、停车场改造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截至今年3月,20个项目已竣工交付,1个项目准备进入施工阶段。

撰文:游卓妍 官小群 戴双城 施美

光明工程:点亮居民归家路

夜幕降临,黄江镇大冚社区风湖路、观塘路沿线28盏路灯次第点亮,这项投入26万元“民生大莞家”专项资金的惠民工程,不仅照亮了大冚社区街巷,更照见了基层治理的民生温度。

作为连接大冚社区与旧村社区的支路,风湖路与观塘路两旁厂房林立,日均车流量较大。该路段由于地处边界,前期并未安装路灯,晚上漆黑一片,周边居民都反映该道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以前下夜班走这段路都非常担心。”在新腾达玻璃厂工作的小刘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骑车经过观塘路,昏暗的路况让不少像他这样的夜班族提心吊胆,“特别是路旁杂草丛生,总担心会有突发情况。”

一盏路灯或许微不足道,但对夜归人来说,就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安全感。据大冚警务室数据显示,晚间治安案件数量明显下降,28盏路灯不仅照亮了路面,更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周边企业员工和居民纷纷表示:“现在走夜路踏实多了。”

无独有偶,黄江社区升级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照明系统,打造安全、美观的社区夜间环境。据了解,黄江社区耗资48万元,改造范围涵盖黄江社区主要内街小巷,旧路灯拆除、增加安装新路灯149盏。重点解决现有路灯照明不足、设施老化等问题。改造后的路灯采用节能环保的LED光源,在保证照明功能的同时,还将融入本土文化元素设计,提升社区夜间景观品质。

“我们采用‘一社区一方案’,既要解决功能问题,也要提升环境品质。路灯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社区夜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江社区路灯改造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造特别注重艺术性设计,让路灯成为展示社区文化的载体。改造方案经过居民议事会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兼顾实用性和美观度的实施方案。

“以前晚上出门总是提心吊胆,路太黑了,看不清脚下。”黄江社区居民李阿姨表示,“现在装了新路灯,整个巷子都亮堂了,晚上散步也安心多了。”新安装的路灯不仅亮度更高,能耗更低,其简洁现代的设计风格也为社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从安全照明到文化展示,再到促进社区活力,黄江社区的“点亮工程”正在实现多重效益,用光影艺术编织起社区的幸福生活网。

除了加装新路灯外,为预防极端天气对社区照明设施运行造成安全隐患,黄江镇城管分局加大对各类照明设施的巡查和维修力度,特别是对学校、小区以及企业工厂等人口密集区域的排查整治,同时对遮挡路灯严重的树木进行集中修剪。

从“摸黑路”到“安心路”,风湖路、观塘路的改变,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民生无小事理念的生动实践。黄江镇以“微实事”撬动“大民生”,用一盏盏路灯照亮了居民的回家路,也点亮了基层治理的创新之路。

空间焕新:从绕道走到打卡点的蝶变

走进黄江江海路47号旁的绿道,曾经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如今成了居民散步打卡的网红点,斑驳的居民楼外墙,披上了色彩斑斓的新衣。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沿河堤而建的休闲步道,木质栏杆与周边绿植相映成趣。2024年12月,黄江镇新市社区江海路47号旁闲置地改造及周边美化工程正式竣工,这项投入33.89万元“民生大莞家”专项资金的“微实事”,以“小而美”的改造提升了社区“大幸福”,成为黄江镇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注脚。

“以前这块地堆满了建筑废料,夏天蚊虫滋生,雨天泥泞不堪,我们宁愿绕远路也不愿从这里经过。”在此居住了15年的陈伯告诉记者,“现在不一样了,我每天早晚都要来这儿散步,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

与硬件改造同步进行的,是周边居民楼的外墙美化工程。记者看到,原本灰暗斑驳的墙面被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彩绘所覆盖:有的描绘了岭南水乡的渔舟唱晚,有的展现了黄江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还有的以抽象艺术手法表现现代都市的活力。

“这些彩绘都是根据居民投票选出的设计方案创作的。”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将墙上的图绘加入岭南乡村风格,既美化了环境,又展示了社区文化特色。”在附近工厂上班的小张说:“每天上下班经过这些彩绘墙,感觉整条街都充满了艺术气息,工作压力都减轻了不少。”

漫步黄京坑社区康富街,740平方米的标准篮球场正在紧锣密鼓地验收中。该篮球场采用“政府引导+社区共担”的投入模式,既体现了公共财政的精准投放,又彰显了社区自治的活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区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将原本单一的场地改造升级为包含地基处理、排水系统、专业地面、标准化设施和照明系统的全方位提升,实现了从有到优的跨越。

往日灰暗陈旧的水泥地面,如今已铺设好地基,绘制上鲜艳规整的篮球场标线,配备专业篮球架、照明灯等设施,为附近居民提供又一个休闲、健身好去处,展现出乡村文明新气象,极大激活社区活力。“建成后不仅能满足日常锻炼需求,还将举办各类赛事活动。”黄京坑社区项目负责人表示。

“现在的球场不仅雨天不积水,晚上也能打球,孩子们再也不用摸黑运动了。”周边居民感慨道出了工程的实际成效,该项目有效解决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受到周边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随着验收工作接近尾声,这个焕然一新的篮球场即将正式对外开放。傍晚时分,已有不少居民前来围观,期待在这里挥洒汗水、强身健体。这个民生工程的落地,不仅改善了社区体育设施条件,更让居民真切感受到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成效。

“这些项目虽然规模不大,但都是群众最迫切的需求。”黄江镇公共服务办梁仲华表示,“我们坚持‘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通过精准施策,镇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社区配套资金并负责具体实施,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调动了社区积极性,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如今,每到傍晚时分,江海路47号旁的绿道和黄京坑社区篮球场就热闹起来:孩子们在篮球场内嬉戏玩耍,年轻人沿着步道慢跑健身,老人们在休闲区下棋聊天……这个曾经的“城市边角料”,已然蝶变为充满活力的“社区会客厅”。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环境变迁印证了“民生无小事”。黄江以“微实事”为抓手,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不仅改出了城市颜值,更提升了基层治理温度。

这种“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治理模式,既解决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又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城乡品质提升之路。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黄江这样的“小而精”探索,正书写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

治理升级:便民工程背后的制度创新

漫步今日的黄江镇,一幅以民生为底色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曾经坑洼的巷道铺上了平整的沥青,昏暗的街角亮起了温暖的灯光,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变身休闲广场,斑驳的墙面绽放出艺术的色彩。

2024年,黄江镇实施的37个“民生微实事”项目,犹如37颗幸福的种子,在基层治理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令人欣喜的民生之花。这些民生工程,既有道路修缮、路灯增设等21个便民工程,也包含关爱老人、青少年成长等16个公益服务项目,共同构筑起覆盖全年龄段、全生活场景的民生服务网络。

在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新机制在发挥作用,“三问于民”工作法——问需于民定项目、问计于民优方案、问效于民促落实,让民生工程从始至终都浸润着浓浓的“民味”。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社区邀请居民担任质量监督员全程跟进,确保了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个项目都办到群众心坎里。

梁仲华表示:“在项目立项前,我们通过社区议事厅、线上问卷等方式广泛征集居民意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改造过程中,社区还成立了由居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全程参与工程质量和进度监督。

更可贵的是,黄江镇的民生工程跳出了“为改造而改造”的窠臼,形成了“建设—管理—服务”的全链条治理模式。每个项目竣工后,都配套建立长效管养机制:篮球场由社区体育爱好者组成志愿管理队,休闲广场引入商户共建共管,文化墙绘定期更新维护。

同时,通过公益服务项目与硬件改造的有机结合,社区在新建的广场上定期举办邻里节,改造巷道为文化展示长廊,夜间停车场变身体育锻炼区,让物理空间焕发持久活力。这种“硬件+软件”的双轮驱动,使民生工程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从一盏路灯的温暖到一条巷道的整洁,从一面墙绘的生动到一个球场的活力,黄江镇的实践深刻诠释了“民生无小事”的治理哲学。这些投入不大但用心至深的“微改造”,恰如春雨润物,在点滴之间提升着城市温度,在细微之处彰显着治理智慧。当老年人在新建的休闲区安享晚年,青少年在标准球场挥洒汗水,上班族在亮化巷道安心夜归,这些鲜活的民生图景,正是人民群众满意度最生动的注解。

黄江镇的探索表明,用“小切口”破解“大民生”,以“微实事”汇聚“大幸福”,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份写在黄江大地上的民生答卷,正以其独特的温度和质感,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着鲜活样本。

正如黄江镇委副书记、镇长李冠洲在2024年镇长约请人大代表座谈会上所言:“我们要确保民生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干实效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在东莞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黄江镇的探索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生动注脚。

相关文章

  • 运动不停歇 健康又快乐

      暑期没了学校体育课的规律锻炼,孩子们很容易宅在家里悄悄变胖。记者近日发现,为了让孩子在假期保持运动习惯,不少社区和家庭都动了心思:有的社区专门开设运动兴趣班,有的孩子约上同伴一起挥洒汗水,还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专业体育培训班。无论是哪种方式,孩子们都在用奔跑与跳跃诠释运动的意义,给这个暑假深深烙下

    2025-08-29 06:52:00

  • 这场活动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为打破传统节庆活动模式,让七夕文化更贴近当代生活。彭家坪镇彭家坪东路社区联合飞鹤乳业共同创新推出了“七夕传情·插花工坊”主题活动。活动伊始,主持人从七夕节的历史渊源,到牛郎织女的传说等开始讲解,让居民们深入了解七夕文化的深厚内涵。花艺体验环节,花艺老师围绕“浪漫七夕”主题,从花材养护要点、色彩搭配逻

    2025-08-27 12:30:00

  • 呼和浩特:用心为民办实事 用情为民解实忧

    “人防公司平房和蔬菜公司平房有部分房屋存在墙体开裂、屋顶漏水等情况。”“近期雨水增多,房屋安全情况如何必须引起全体居民的高度重视。”……近日,新城区海拉尔路街道八一路社区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海拉尔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培智,八一路社区党委书记任忠文及街道、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与人防公司平房和蔬

    2025-08-26 10:47:00

  • 山东青岛:多彩夏令营

    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宁家社区举办暑期夏令营活动。小朋友在社区志愿者的指导下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学习传统草编等丰富假期生活。王海滨摄(人民图片网)

    2025-08-26 07:53:00

  • 肥城市新城街道河西社区:烟火气里的邻里情,这场相聚暖到心坎里

    初秋上午,阳光带着清晨的透亮,穿过树梢在教师公寓小区的网格驿站织出细碎的光斑。8月21日,肥城市新城街道河西社区教师公寓小区在这里摆起了一场特别的“邻里宴”,小区两委、物业工作人员、热心骨干、志愿者、居民、社区工作者近80人围坐在一起,用节目传情、用美食暖心、用合照定格,让“邻居”变成了“家人”。活

    2025-08-24 10:33:00

  • 德化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召开

    德化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召开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8月12日,德化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场会召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

    2025-08-13 1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