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欧雪 深圳报道
2024年,在全球贸易复苏、区域产业链重构等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中国集装箱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集装箱总产量超810万标准箱,较2023年增长268.2%,再创历史新高。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也显示,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3亿标箱,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产量与港口吞吐量不断攀升的同时,我国集装箱龙头企业迎来业绩“飘红”。2024年,中集集团(000039.SZ)净利暴涨605.6%,招商局港口净利(0144.HK)同比增长27%,中远海发(601866.SH)净利也同比增长19.64%。
随着市场进入调整期,2025年集装箱行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业内专家大多表示,集装箱供应链进入了调整期,集装箱需求会逐步回落,今年需求大概率会比去年低。
尽管需求可能有所回落,但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已成为龙头企业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记者梳理财报发现,中集集团、招商局港口和中远海发等企业纷纷加大在智能化、低碳化领域的投入,推动集装箱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去年集装箱需求激增带动业绩“飘红”
在2024年,中国集装箱产业表现强劲,从制造端的产量到港口的吞吐量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相关数据不断刷新。
2025集装箱多式联运亚洲展上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集装箱总产量超810万标准箱,较2023年增长268.2%,再创历史新高。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也显示,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7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3亿标箱,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同期,在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我国分别占八席和六席。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分析,多重因素叠加推动了集装箱市场需求增长。一是红海等因素加速了集装箱供应链的紧张,二是外需市场的改善推动了集装箱供应链的需求增长,三是航运市场备箱意愿进一步推高新箱市场需求。
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在业绩发布会上也坦言,去年集装箱制造量超出了正常需求,主要是红海等导致集装箱市场运营效率大幅下降,造成了对集装箱的需求增多。
2024年,中集集团实现总营业收入1776.64亿元,同比增长39.01%,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29.72亿元,同比增长605.6%。
其中,公司全年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创下历史高峰,集装箱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22.05亿元,同比上升105.89%,实现净利润40.88亿元,同比上升127.84%。按类型来看,干货集装箱累计销量达343.36万TEU,同比增长约417.03%;冷藏箱累计销量13.86万TEU,同比增长约49.84%。
在物流端,招商局港口亦成为集装箱需求增长的另一大赢家。2024年,招商局港口的港口项目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6亿TEU,同比增长6.0%,带动公司2024年营收实现118.4亿港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为79.19亿港元,同比上升27%。
招商局港口财报显示,在国内,这主要受益于中国内地的深圳西部港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在海外,这则主要得益于斯里兰卡的CICT、巴西的TCP、多哥的LCT、吉布提的PDSA及TerminalLink吞吐量的增长。
此外,在制造与运输之外,集装箱配套的租赁服务也同样风生水起。2024年,集装箱租赁龙头中远海发实现营业收入276.27亿元,同比增长7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86亿元,同比增长19.64%。
在集装箱租赁业务方面,2024年中远海发全年新签租赁订单同比增长112.97%。航运租赁业务上,2024年中远海发共投资143亿元打造42艘散货船产融结合项目,公司管理船舶数量(含在造)同比增长超27.08%,达180余艘。
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加速
2025年,全球集运市场在波动中呈现结构性变革。
克拉克森2月报告显示,全球集装箱贸易量预计将增长2.9%,集运市场运输需求预计将保持增长。但是,目前多重不确定性正重塑行业格局:红海复航前景不明、贸易壁垒加剧、航运联盟重组及航线调整,持续冲击全球运力配置与供应链稳定。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也分析,结合行业调查及对集装箱市场面临的形势研判,集装箱供应链进入了调整期。集装箱新箱处于高库存,全球集装箱保有量规模已达5800万标准箱,航运公司和租箱公司订购新箱的紧迫性减弱,对集装箱市场造成较大下行压力。
“基于集运市场不确定性事件带来的备箱需求,叠加稳定的旧箱淘汰置换量,2025年集装箱新箱需求将有稳定的基本面支撑。”中集集团在年报中称。
麦伯良也在业绩会现场表示,随着全球航运逐步恢复正常,集装箱需求会逐步回落,今年需求大概率会比去年低。
记者梳理集装箱龙头企业2024年财报发现,接下来,智能化与绿色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方向,更是突破业绩增长瓶颈的核心路径。
Drewry预计,到2026年,全球智能集装箱数量将加速增长到870万个,占全球集装箱库存的25%。随着技术创新降低了设备成本,并提高了其对船公司和货主的价值,这也加快了智能设备的安装渗透速度。
为平滑集装箱行业周期影响,中集集团将进一步加码智能化与低碳化。其中,市场预计来自于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储能对集装箱的需求将明显增多。以智能冷藏箱为例,中集集团目前已通过建立AI模型并利用IoT采集生产线温湿度、压力等实时数据,借助机器学习预测最佳参数组合,提前15分钟预判发泡质量,使冷藏集装箱良品率提升12%,年节约成本超千万。
中远海发也透露,2024年中远海发累计投入2.43亿元用于科技研发,申请及新获得发明专利同比增长69.23%。其中,智能制造工厂有序推进,实施各类技改项目100余项。
对于招商局港口来说,2025年集团将加速数智化应用赋能,制定“十五五”数智化战略专项规划,推进新一代CTOS研发与试点码头上线,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应用,提升数据治理与数字化转型水平。
同时,接下来集装箱供应链碳核算与绿色认证体系将加快完善。2024年下半年,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先后发布《推进集装箱绿色发展倡议及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建议》和《中国集装箱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作方案及第一阶段工作计划》。
中远海发表示,公司2024年已落地全球首单集装箱全产业链转型金融项目、全国首笔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发行航运类企业首单低碳转型公司债券,助力产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招商局港口也表示,接下来,集团将推进绿电采购、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强化环境风险管理,探索清洁能源加注业务,助力绿色港口建设。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
《人民日报》聚焦南昌滕王阁:收费区域缩小,景区反说“不亏”
江西南昌滕王阁景区客流量增加收费区域缩小,景区反说“不亏”登阁远眺,一江两岸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夜游景区,赏一曲《滕阁宴舞》,感受大唐夜宴盛景;戴上VR(虚拟现实)头盔,与“王勃”来一场跨越时空的互动……今年“五一”假期,江西南昌滕王阁景区的丰富活动迎来大量游客。南昌市滕王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艳琴说
2025-05-19 14:29:00
-
新股N太力涨超243%触发临停
【新股N太力涨超243%触发临停】新股N太力午后涨幅扩大至243%,触发临时停牌,成交超7亿元。(中新经纬APP)
2025-05-19 13:39:00
-
贝肯能源收盘下跌1.78%,最新市净率2.60,总市值17.77亿元
5月16日,贝肯能源今日收盘8.84元,下跌1.78%,最新市净率2.60,总市值17.77亿元。股东方面,截至2025年3月31日,贝肯能源股东户数28247户,较上次减少1430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贝肯能源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钻井总承包
2025-05-16 16:57:00
-
涉农贷款突破400亿元! 这家湾区上市农商行这样支持“百千万工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庞成 广州报道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当前,广东正以“头号力度”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从财政、金融等多个领域和要素发力,努力将发展的“短板”化为“潜力板”。农商银行作为以“支农支小”为服务定位的金融机构,是金融支
2025-05-14 10:49:00
-
航运板块大幅高开 宁波海运一字涨停
每经AI快讯,5月13日,宁波海运一字涨停,国航远洋涨超9%,宁波远洋、中远海控、锦江航运、中远海发等纷纷高开。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09:33:00
-
绿色金融周报(第184期)丨气候准则明确商业银行须披露融资排放总量;一季度绿债发行规模增长55.15%;25家上市银行均已披露ESG报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余忠梅 广州报道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参与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1、气候准则明
2025-05-13 0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