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上了年纪的人,偶尔忘个东西放哪儿、忘了刚说过的话,大家可能都会打趣说 “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但要是发展到连朝夕相伴的亲人都认不出,在熟悉的街道上迷了路,甚至连自己是谁都记不起来,那可就绝非简单的 “老糊涂” 了,很有可能是被老年痴呆症缠上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老年痴呆,正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然而,很多人面对老年痴呆,存在着错误的认知。一部分人觉得,人老了脑子自然就退化了,患上老年痴呆是命中注定,无法改变;还有些人干脆把它归结于遗传,认为只能听天由命。但作为一名在医疗一线工作多年的医生,我可以很笃定地告诉大家,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疾病,老年痴呆的发生也是有迹可循的。
老年痴呆最让人揪心的地方在于,它来袭时往往悄无声息,大多数人浑然不觉。前一刻还能和你谈笑风生的人,没过几年,就可能对你充满陌生感,而这一变化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在你不经意间,一点点侵蚀着人的认知。身为医生,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患者表现出的症状,更会深入探寻背后那些长期积累的原因,比如一些看似平常,实则早已给大脑健康埋下隐患的日常习惯、情绪状态以及生活方式。

饮食过于单调
在长期的从医经历中,我留意到一个极易被忽视的现象:不少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饮食喜好愈发单一。他们的一日三餐常常局限在少数几样熟悉的食物上,日复一日,几乎毫无变化。
就拿一些老年人来说,早餐一碗稀饭、一个馒头,搭配一小碟榨菜;午餐和晚餐,无非是青菜炒鸡蛋,为了怕油腻、不好消化,几乎杜绝了荤腥。表面上看,这样的饮食清淡健康,可时间一长,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大脑陷入了 “饥饿” 状态。
我曾接诊过一位退休教师,她在生活中极其自律,饮食上更是格外讲究。三十年来,她几乎不碰肉类,主食主要是大米白面,蔬菜也只是简单地清水煮,就连水果也很少吃,只因担心糖分过高。起初,她的身体并无大碍,可到了七十岁出头,问题渐渐显现出来。她的记性变得越来越差,刚说过的话,转瞬就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连自己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教了多少年书都记不清楚了。

我为她安排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结果发现,长期单一的饮食结构,致使她大脑所需的关键营养素严重匮乏。像 Omega - 3 脂肪酸、胆碱、维生素 B12 等对神经系统正常运作极为重要的营养成分,在她的身体里几乎常年处于缺失状态。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些营养物质只有海鲜里才有。实际上,鸡蛋黄、动物内脏、深海鱼、坚果等食物中同样富含这些营养。关键在于,大家是否愿意尝试多样化的饮食,为大脑提供全面的 “营养补给”。这并非鼓励大家去追求山珍海味,而是强调大脑作为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需要丰富多样的营养来维持其精密的思维运转。大脑可不像肠胃,饿了会发出明显的信号,它是在悄无声息中受到损害的,等我们察觉到问题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过度沉溺独处
可能很多人难以置信,长期处于安静、孤独的状态,对大脑的伤害不容小觑,甚至比抽烟喝酒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我的从医过程中,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其中一位退休老警察的情况尤为典型。退休后,他几乎彻底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整日待在家里,除了看看报纸,几乎很少开口说话。

当他前来就诊时,已经出现了轻微的认知障碍。与人交流时,话语重复啰嗦,逻辑也变得混乱不堪。一番询问后得知,他退休的这十年间,极少出门,子女因为工作忙碌,也很少回家陪伴他。他自己也对社交毫无兴趣,觉得独处安静又自在。我安排他进行了脑部功能成像检查,结果显示,他大脑中的杏仁核和前额叶的活动程度,明显低于同龄人。
其实,情绪表达和社交互动,就如同大脑的 “专属体操”。当我们与人争论观点、分享故事、倾诉烦恼时,大脑的多个区域会被同时激活,尤其是那些负责情绪管理、语言表达以及记忆整合的部分。倘若长期缺乏这样的刺激,大脑中相关的神经网络就会逐渐 “闲置”,甚至出现萎缩。
我常常告诫患者,养生并非一味地追求安静、不惹事。有时候,适当地参与社交活动,和朋友拌拌嘴、聊聊家常、讲讲过去的趣事,反而能让大脑保持活跃,避免它像一台关闭了电源的电视,虽然功能尚存,却因缺乏启动的动力而陷入 “沉睡”。

忽视颈动脉检查
有一点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那就是颈动脉与老年痴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甚至比我们平日里关注的血压、血糖更为直接。
我曾有一位从事工程工作的老病人,他一生奔波忙碌,身体素质一直不错,按常理来说,不应被严重疾病困扰。单位每年都会组织全面体检,CT、心电图等项目都有涉及,然而,却唯独遗漏了颈动脉检查。直到有一天,他找到我,诉说自己最近频繁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记忆力也大不如前。我为他进行详细检查后发现,他的颈动脉出现了严重狭窄,血流明显受到限制。
颈动脉,堪称大脑的 “生命通道”,大脑所需的氧气和养分,都要依靠它源源不断地输送。一旦这条通道出现问题,大脑的局部区域就会如同缺水的田地,慢慢陷入缺血状态。这种慢性缺血不会让人立刻晕倒,而是在无声无息中破坏大脑神经之间的连接,尤其是对记忆和语言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是,颈动脉检查既不贵,过程也不会带来痛苦,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可却常常被大家在体检时忽视。无论体检项目多么全面,一旦遗漏了颈动脉检查,就如同拼图缺了关键的一块,当身体出现问题时,往往难以准确找到根源。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大脑的健康并非靠运气,而是取决于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

强行压抑情绪
这一点理解起来可能稍有些难度,但请听我细细道来。生活中,有些人在年轻时遭遇过重大创伤,比如家人生病离世,或是经历了重大的事业失败等。表面上,他们似乎已经从这些阴影中走了出来,觉得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他们并非真正地放下,而是强行将这些痛苦压抑在了心底。
我接诊过一位女性患者,在她四十岁那年,遭遇了丧子之痛。从那之后,她彻底封闭了自己,绝口不提此事,过往与儿子相关的照片、物品,也被她全部清理干净。每当有人提及,她总是故作镇定地回应:“没事,我都忘了。” 然而,她的生活却被这场变故深深影响,长期睡眠紊乱,常常在半夜从噩梦中惊醒,还伴有心悸等症状。
到了六十多岁,她开始出现严重的认知障碍,不仅记忆力大幅衰退,情绪也变得极不稳定,最终被确诊为混合型痴呆。精神科医生与她多次深入交谈后发现,她从未真正忘记那段痛苦的经历,只是一直在拼命将其压抑在潜意识深处。而这种持续的压抑状态,使得她的大脑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的皮质醇水平高得惊人。

长期的慢性压力以及对创伤性记忆的压抑,会对大脑中掌管记忆和情绪的关键区域 —— 海马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其逐渐退化。这也正是我常说的,能够宣泄出来的伤痛,才更容易愈合;而被深埋心底的痛苦,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更深的伤害。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忘却时,大脑却在默默承受着这些 “未完成的情绪”,长此以往,大脑也会不堪重负。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文章
-
越来越多的人查出白血病!医生警告:家中久置的3物,或是帮凶
当清晨的阳光洒进房间,孩子甜甜的笑容本应是最治愈的风景。但有一个阴影,正悄然笼罩在无数家庭之上 —— 儿童白血病。那些天真烂漫的孩童,本该在阳光下肆意奔跑,却突然被病魔无情侵袭。看着孩子插满针管的小手,听着他们虚弱的咳嗽,家长们的心仿佛被万根钢针扎透。更令人揪心的是,这种可怕的疾病常常 “悄无声息”
2025-04-27 13:58:00
-
过了这个年龄,颈动脉几乎100%会长斑块!这4件事要注意→
据了解,我国6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几乎高达100%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该咋办?如何逆转、缩小斑块?往下看,一同了解↓↓什么是颈动脉斑块?过了这个年龄千万要当心!专家表示,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常见疾病。当血液中的血脂颗粒未及时排出体外,沉积在血管壁上的瘀滞物通过血管内的一些免疫反应后,就形成了血管斑
2025-04-26 05:54:00
-
健康中国看山西:大同市心理援助热线“12356”开通啦!
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置“12356”作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大同市“12356”心理援助热线依托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运行,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24小时为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即日起,市民只需拨打“12356”
2025-04-24 11:07:00
-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郑飞医院“血液净化”有关查处进展情况的通报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郑飞医院“血液净化”有关查处进展情况的通报2025年4月10日,郑州市卫生健康委接到河南广播电视台关于郑飞医院“血液净化”相关问题线索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核查,现通报如下:经核查,郑飞医院具有开展血液净化技术的资质,但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超适应证诊疗、未按规定履行告知义务、未按规定填
2025-04-21 21:19:00
-
聚智前沿诊疗方案,解码科学减重路径!深圳市2025年度肥胖诊疗研讨会举行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通讯员 马印竹肥胖率攀升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突破50%的现实警钟长鸣。4月19日,由深圳市预防医学会与深圳市人民医院联合主办的“深圳市2025年度肥胖诊疗研讨会暨内分泌代谢科肥胖诊疗联盟单位授牌仪式”在深圳举行。这场以“科学防治肥胖,助力健
2025-04-21 15:03:00
-
风险之外,平安之内:我们对保险的重新想象
在BANI时代(脆弱、不安、非线性、难以预测的不稳定时代),外部环境充满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人们对安全感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面对这一时代背景,保险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单纯的“风险补偿工具”向“全生命周期守护者”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保险行业的创新升级,更是对人们在不确定时代中
2025-04-20 1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