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潍坊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寿光市提报的金凤北孙的传说、寿光刘氏八繁膏制作技艺、盐宗夙沙氏的传说、三座楼乡绣等多个项目入选。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在台头镇三座楼村,家家户户的针线笸箩里,装的不仅是针和线,还有手艺和传承。“以前绣点东西都是自家用,现在绣出来的东西给大家用!村里鼓励我重新做乡绣,这些年挣了不少钱呢!知足了!”在三座楼村的“乡绣馆”,89岁的村民张桂荣笑着说。
作为寿光有名的“乡绣村”,三座楼村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传承。以前,家庭妇女都是以布匹、棉花等为原料,一针一线在帽子、衣服、鞋等穿着类用品上加工乡绣,满足穿着所需。后来一段时间,因村民挣钱的行业增多,加上乡绣产品很难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乡绣传承一度出现断层。

三座楼乡绣
近年来,三座楼村党支部将“乡绣”融入产业振兴实践,成立“乡绣馆”,为热爱乡绣的老艺人提供了集中创业的场所;山东鲁商集团、北京市文旅局等单位向村里伸出橄榄枝,携手开拓国内外文旅市场;乡绣入选潍坊市级非遗名录,社会知名度再攀新高……这项传承多年的老手艺、老产业,终于在基层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濒临失传一步步焕发生机,从“压箱底”的绝活蝶变为年销万件的“文化IP”,实现了以组织振兴推动产业振兴。
在台头镇的北孙村,一个个小小的香包正诉说着“金凤北孙”的传说。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香包村直播间,我们是宣传乡村手工艺品的,想要的可以去店铺中看看。”这是北孙村党支部书记张富军每场直播的开场白。如今,直播已经成为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天下午5点10分,他准时出现在直播间。

北孙香包
北孙村文化底蕴深厚,药王孙思邈的传说、流传已久的香囊文化等,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张富军带领村“两委”深挖文化元素,与寿光市中医医院一起,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了多种香囊中药配方,将传统香囊提升为“艺术香包”。与此同时,张富军还邀请设计师和裁剪师傅对村民进行培训。
据介绍,每天都有几十名女社员在合作社缝制艺术香包,她们通过分工合作,从产品裁样、配药填充、产品定型、产品成型、产品验收等生产工艺搭建香包产业体系。如今,北孙村的艺术香包已注册“金凤北孙”商标,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有来自东南亚、欧美等地的订单。
非遗转化成果斐然
看一看精细的葫芦雕刻,摸一摸惟妙惟肖的泥塑,品一品回味无穷的寿光特色美食……眼下,各种非遗不再是躺在橱窗里的展品,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技艺,而是可看、可触、可赏、可参与的现实生活。

非遗葫雕进社区
慕云楼砚雕团队组建的“她山砚社”在北京揭牌;北孙香包通过直播带货远销国内外;寿光定期举办非遗展演,邀请本地及周边传承人同台献艺,形成了“节庆+非遗”的常态化宣传机制。此外,我市相关部门积极组织传承人“走出去”,参加省内外非遗展会和学习培训活动,在交流中提升技艺。“通过与其他地区非遗传承人的交流,我打开了创作思路,对非遗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参加了省级非遗展后,多位寿光非遗传承人深有感触。
在数字时代,寿光还敏锐捕捉新媒体发展机遇,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抖音非遗计划”等多媒体培训,培育“网红传承人”。比如三座楼乡绣传承人隋桂云,在抖音平台带货直播后,获赞43万人次,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成为非遗“触网”的成功范例。目前,寿光非遗传承人开设各类新媒体账号100余个,累计粉丝量超百万。

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非遗“活”了起来,更“火”了起来。一方面,传承人深入挖掘寿光地域文化特色,将历史故事、民俗风情融入创作;另一方面,他们充分利用电商渠道,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瓶颈,将产品销得更远、更广。如今,寿光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线上+线下”“传统+现代”的非遗创新发展模式。
在传承中创新,于创新中守护
“葫芦雕刻时下刀要注意力度和角度。”“制作面塑时,塑形时要‘三揉九搓’。”“拓印技法讲究上纸如抚琴弦,捶拓似落春雨。”……今年5月份,潍坊科技学院第二届“潮起潍科·当燃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火热开场。活动中,多名非遗传承人与学生面对面对话、手把手传授,同时举办了精彩纷呈的非遗艺术展演,赢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非遗进课堂
“看,这是我做的剪纸!”“古琴演奏太有范儿了!”在寿光市建桥学校组织的非遗课堂上,孩子们兴奋地展示学习成果。
据了解,非遗展、非遗课堂、非遗艺术展演进学校,已经在寿光多所学校成为常态。目前,已有建桥学校、明德学校、文博小学以及侯镇二中、潍坊科技学院等学校参与其中,累计吸引3200余名中小学生和2100余名大学生参与。此外,不少学校还开设了非遗社团和非遗选修课,让非遗教育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爱”。“非遗进校园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传统文化,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一批‘小传承人’。”建桥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教育实践,为非遗传承培育了新生力量。
据统计,目前寿光已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3名。多年来,各非遗传承人不断精进技艺,在相关专业评选和展示活动中屡获佳绩:齐增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并被授予“齐鲁乡村之星”称号;苏本正创新设计的“仓颉式”古琴,斩获国际米兰设计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山东“黄河杯”文创大赛银奖;孙希洲获评“齐鲁文化之星”;丁荣松连续四年荣获潍坊首席技师称号……此外,多名非遗传承人在2025年潍坊市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中摘得荣誉。
如今,寿光非遗文化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文明社会注入文化活力,为美好生活增添精神滋养。
来源: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静
相关文章
-
既低头赶路 也仰望星空——汝州外国语学校成长记
师生关系融洽7月,一张张喜报、一面面锦旗,纷纷送到汝州外国语学校。办校十年来,该校提前批录取人数逐年攀升。汝州外国语学校用十年光阴三千六百多个日夜,兑现了“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诺言。坚守初心知行合一成功往往起始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十年前,汝州外国语学校创办人在前往郑州接孩子的途中,所驾驶的
2025-08-08 15:23:00
-
深圳市2025年高中阶段学校第一批录取标准公布
深圳市202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第一批划线工作顺利结束,第一批投档录取工作将在今日完成。7月27日16:00起,考生可登录深圳招考网招考服务栏目(网址:https://szeb.sz.gov.cn/szzkw/zkfw/index.html)查询录取结果。投档录取规则深圳市中考招生投档原则是“分数优
2025-07-27 14:56:00
-
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决赛圆满收官
中国日报7月26日长沙讯 7月25日,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颁奖仪式暨首场宣讲在长沙市望城区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通过宣讲革命故事,涵养红色情怀,将伟大的血脉精神代代相传。经过为期十天的激烈角逐,来自全国的175名优秀选手讲述了224个精
2025-07-26 21:55:00
-
村超的“国际朋友圈”藏着多少层打开方式?
7月26日,贵州榕江将举行“感恩村超·贵州超力量”超级星期六活动,意大利足球巨星罗伯特·巴乔、巴西球星罗伯托·卡洛斯将到现场助阵。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榕江第一次邀请国际球星来到家门口了。还记得去年的绿茵场上,身穿蜡染文化衫的观众们,翘首以盼卡卡出场的情形。苗语、侗语、普通话、方言,以及夹杂着“Goal
2025-07-23 21:28:00
-
“鸭”韵飘香引客来!黔东南第二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火热开场
7月18日晚,黔东南州三穗县将军广场华灯绽放,第二届三穗鸭美食文化旅游节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幕。游客与当地群众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融合美食、文化与旅游的夏日盛宴。活动现场 黄少刚/摄三穗,因鸭而名,因鸭而兴。近年来,三穗县始终坚持把"小鸭子"做成"大产业",通过标准化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塑造和市场拓
2025-07-19 15:44:00
-
【非遗·东辽之美】东辽二人转:流淌在黑土地上的文化血脉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这句在东北大地流传百年的民谚,道尽了二人转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这门根植黑土三百年的民间艺术,不仅是地域民俗的鲜活注脚,更是中华民间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绽放的生动缩影。追溯东辽二人转的源流,它的基因里镌刻着东北大地的辽阔与质朴。最初的 “撂地摊
2025-07-15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