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安徽好人”杨光辉 把留守儿童送上国际跳棋领奖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9 10:16:00    

6月17日,安徽文明网发布2025年第一次“安徽好人”榜单。经公众推荐、专家评议和社会公示,任晓东等19组(24人)入选2025年第一次“安徽好人”。其中,深耕教育25载、把留守儿童送上国际跳棋领奖台的颍上县耿棚镇天驰学校校长杨光辉光荣上榜。


杨光辉(后排中间)

  辞去“铁饭碗”办学校

  杨光辉以前在颍上县某部门工作期间,了解到乡镇一些家庭因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家长在生计与子女教育间左右为难。农村出身的杨光辉毅然决定,在家乡耿棚镇创办一所寄宿制学校。  

  2000年,27岁的杨光辉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了公职。他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同年秋季,耿棚镇天驰学校挂牌。从最初仅有一两个班级、七八名学生起步,凭借优质教育赢得口碑,一年后在校生就达到200人,其中留守儿童176名。  

  2003年,在镇政府支持下,杨光辉征用50亩土地建设教学楼、活动场地、食堂和宿舍,并修建一条连接县道的道路,解决了出行问题。  

  杨光辉办学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在外务工的家长把孩子送回老家就读,表示“把孩子交给杨校长放心”。  

  如今,天驰学校已发展成为拥有两个校区、近千名学生的综合性学校,涵盖幼儿园至初中教育,成为颍上县的一个教育品牌。  

  点亮乡村孩子梦想  

  2025年5月底至6月初,在福建福清举办的“三三杯”全国国际跳棋公开赛上,天驰学校王欣悦同学荣获100格女子14岁组冠军,获得亚洲锦标赛参赛资格。此前4月,在秦皇岛举办的全国国际跳棋锦标赛中,该校代表队获得64格混合团体第三名、100格混合团体第六名。  

  “农村娃不仅要读好书,更要打开眼界看世界。”杨光辉说。  

  办学后,杨光辉认为孩子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目的,不能仅仅比拼考试成绩。2016年接触国际跳棋后,他敏锐地认识到这项运动对乡村儿童综合素质培养的价值。通过考察,他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引入国际跳棋项目,把天驰办成一所“特色学校”。  

  为方便发现和培养人才,他改建专门训练室,四处聘请教练,在全县率先将国际跳棋纳入校本课程,目前学校1000多名学生,人人都会下棋。为建立科学培养体系,他创新构建“普及课 + 社团课 + 精英队”三级培养模式。训练最艰苦时,他陪着孩子们在棋盘前钻研到深夜;比赛经费紧张时,他自掏腰包筹措路费;他亲力亲为,带队参加国内外比赛60余次。  

  截至目前,天驰学校已培养出全国青少年冠军11人,亚洲冠军1人、亚军2人,拥有“国际棋联候补大师”1人、“棋协大师”6人,罗紫轩同学更晋升为国家大师。  

  学校还带动周边6所学校发展国际跳棋特色,助力颍上县荣获“全国国际跳棋之乡”称号(全国仅5个)。  

  只为守护那份“光”  

  参加国内外赛事开支巨大,除政府资助外,杨光辉常常自掏腰包。为节省经费,他安排学生住赛事指定酒店,自己则住在附近快捷酒店;就餐时总是等学生用完餐才吃剩下的饭菜。  

  2003年至今,他已累计为家乡道路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40余万元。  

  “办学校不是做生意,而是点亮生命。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就是我最大的回报。”杨光辉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张天峰 通讯员 邢思杰

相关文章

  • 既低头赶路 也仰望星空——汝州外国语学校成长记

    师生关系融洽7月,一张张喜报、一面面锦旗,纷纷送到汝州外国语学校。办校十年来,该校提前批录取人数逐年攀升。汝州外国语学校用十年光阴三千六百多个日夜,兑现了“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诺言。坚守初心知行合一成功往往起始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十年前,汝州外国语学校创办人在前往郑州接孩子的途中,所驾驶的

    2025-08-08 15:23:00

  • 深圳市2025年高中阶段学校第一批录取标准公布

    深圳市202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第一批划线工作顺利结束,第一批投档录取工作将在今日完成。7月27日16:00起,考生可登录深圳招考网招考服务栏目(网址:https://szeb.sz.gov.cn/szzkw/zkfw/index.html)查询录取结果。投档录取规则深圳市中考招生投档原则是“分数优

    2025-07-27 14:56:00

  • 王方晨《喂,上树!》:轻飏直上的灵魂与下沉的尘世

    作者:张艳梅《喂,上树!》刊于《芙蓉》2011年6期。王方晨的小说有种独特的味道。比如《猫样年华》,对历史、现实和生存本质的抵达,荒诞的外形,沉重的思考,是具有穿透力的。这篇《喂,上树!》同样是一种有关存在的寓言化表达。一场大水,老婆婆失去了儿子儿媳,意外地救起一个小婴儿,还有大水冲上岸边的陌生男人

    2025-07-14 08:54:00

  • 深读|暑期文身、穿孔热背后的冷思考:是青春印记还是成长迷途?

    进入暑期,社交平台上关于文身、穿孔的话题格外火热,线下文身店接到的询问、预订也明显多了起来。这些在网上备受追捧的“青春印记”,却可能会被现实深深刺痛:激光洗文身留下的难以洗去的疤痕、求职时被拒的无奈、他人异样的目光……当“我的身体我做主”遇上认知局限,当盲目跟风取代独立思考,所谓的“个性表达”,或许

    2025-07-11 08:03:00

  • 孩子机不离手 老人求助“外援”

      本报讯(记者 李涛)放暑假了,爷爷看护孩子。可接连两天,老人发现小孙子一天到晚就是玩手机,多次劝说无果,只好向网格员求助。7月7日,在网格员的耐心开导下,11岁的男孩将手机交由老人保管,并规划了假期安排。  67岁的刘大爷住在和平苑小区,儿子、儿媳每天要上班,7月6日一放暑假,老人就把孙子接到自

    2025-07-11 07:23:00

  •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本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吴月)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三批2926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试点周期为两年,自2025年6月起至2027年6月止。《第三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指南》同步发布,要求推动在校园内配备急救和急救教育设施设备,

    2025-07-10 0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