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薇亦
在乡下,每逢过年、清明、七月半,都有祭祖上坟的习俗。我们家族的祖坟,坐落在屋场后一座称九门公的山麓,与屋场隔溪形成一脉。这座安放着祖先遗骸的后山,俨如家族静默的守护神,伫立在老屋之后。
清明已至,我随父母去上坟祭祖,沿着狭窄陡峭的山路上到山顶。父亲和叔父先逐一清理先人的坟头,然后分别在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的坟前上香、烧纸、磕头,向祖先虔诚祈祷。
轮到我和弟弟祭拜爷爷了。我低垂着头,爷爷生前与奶奶几十年的风雨相依,对儿孙的倾情守护,一幕一幕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爷爷自幼丧恃,不知母爱为何物,在孤苦无依中伴年迈体弱的曾祖父,度过了苦难的童年。
青壮年时,爷爷总是任劳任怨,生产队里的脏活重活,样样都扛。早春放排,三伏烧炭,寒水犁田,深山伐木,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麻塘灭螺,京广铁路修复线,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处处都有他的身影。山区交通不便,挑脚就成了运输的主要方式。在需要挑运货物时,爷爷每天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往返一百多里路。
为了养活七个子女及一个因体弱多病而从未出嫁的姑姑,爷爷不得不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去开垦荒地,种上红薯、白菜、萝卜,以弥补口粮的不足。他常常忙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自己却吃不上饭。
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爷爷欢欣鼓舞。为了种好责任田,他有时挑一担粪走五六里,还要上坡下岭。爷爷除了能吃苦耐劳,还有一双灵巧的手,会制作、修理农具,会做豆腐,蒸的木甑饭远近闻名。他读过两年私塾,毛笔字写得工整。
他把两个儿子送进了大学,还整天念叨着现在的政策好。日子慢慢好了,爷爷也不是翻身忘本的人,常告诫我们要知恩图报、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低调做人。
好日子刚开个头,爷爷因为常年风里雨里而患上了风湿。自此,右手指不能伸直,腰疼、脑血栓也越来越严重,最后倒下了。
爷爷离开,是在一个下雨的深夜。葬礼上,姑姑们抱着棺材撕心裂肺地哭喊,老人含辛茹苦一辈子,临去时,高大的身躯被病痛折磨成了一副干瘦的骨架。爷爷在弥留之际,特意叮嘱姑姑,他说奶奶跟他吃苦一辈子,家里备好的两口棺材,小的给自己,大的留给奶奶,让奶奶在地下能够睡得舒服。
我长跪坟前,却难以酝酿半句望爷爷保佑自己的祈愿。爷爷已经太累太累,只盼他在另一个世界,不再有苦难,不再有贫穷,不再有病痛。希望来生,我还能与他延续亲人的缘分。
有人说,血肉至亲的爱,高山仰止的德,可以轮回延续。希望在将来,我的后人在祭拜我的时候,愿来世仍能与我成为一家人。
相关文章
-
气清景明 纸鸢寄春丨诗词里的“清明限定”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人文节日。《河南新闻联播》推出《诗词里的“清明限定”》,让我们在一词一句中,了解独属于清明的传统习俗,品味其中承载的深厚文化与情感。《望江南百调》清·黄惺庵扬州好,胜日爱清明。白袷少年攀柳憩,绣鞋游女踏莎行,处处放风筝。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放风筝的闲适生活。从宋代起
2025-04-04 19:20:00
-
古薇亦 | 上坟
文/古薇亦在乡下,每逢过年、清明、七月半,都有祭祖上坟的习俗。我们家族的祖坟,坐落在屋场后一座称九门公的山麓,与屋场隔溪形成一脉。这座安放着祖先遗骸的后山,俨如家族静默的守护神,伫立在老屋之后。清明已至,我随父母去上坟祭祖,沿着狭窄陡峭的山路上到山顶。父亲和叔父先逐一清理先人的坟头,然后分别在高祖父
2025-04-03 20:38:00
-
8人轮值风雨无阻 这里有“共享奶奶”的“硬核陪伴”
奶奶也能“共享”?在浙江台州市路桥区路北街道洋洪社区,“共享奶奶”志愿服务队,不仅每天下午会准时出现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还为孩子提供绘画、音乐、绘本等“硬核陪伴”,为社区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下午4点不到,轮值的4位“共享奶奶”就来到社区服务中心的亲子活动区,她们忙着整理卫生,摆出道具,为接
2025-04-01 15:36:00
-
“入室抢婴案”背后:爷爷郁郁而终,妈妈拒绝回家,奶奶独自过了12个春节
4月2日上午,入室抢婴案即将在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公开审理,届时大皖新闻将进行现场直播。据被抢孩子姜甲儒的母亲乔守芬透露,姜甲儒将出庭指证。3月31日,大皖新闻记者从获取的起诉书上看到,4名被告人被控“拐卖儿童罪”。被害人姜甲儒母亲乔守芬认为,“人贩子”行径恶劣,入室抢走孩子,还打伤爷爷,应
2025-04-01 0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