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棠阴 | 政法工作者的精神书单(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4:50:00    

【编者按】

当法槌落下、卷宗合拢,政法工作者以书为舟,从文学、哲学、历史中探寻法治本真。适逢第30个“世界读书日”,《棠阴》推出“案卷边的墨香——政法工作者的精神书单” 策划,走近政法人书桌,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书单涵盖启思故事、人物传记、文学经典及工作用书,字里行间既有对正义的哲学追问,亦含对人性的文学凝视,在法条间注入了人文温度。当法律智慧与人文情怀在书页共振,法治便拥有了更充沛的精神底色。

(邓艺辉)


《要件审判九步法》

——严谨与温情

秦慧娟 (德安县人民法院)

基层法官的职业生涯,是法与情交织的漫长旅程。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我们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社会矛盾的化解者、群众利益的守护者。有一本书,在我感到迷茫时总想去翻一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就是邹碧华法官的《要件审判九步法》。

司法审判的职责不仅是裁判案件,更要通过方法的优化,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效率。例如,书中“固定权利请求”步骤要求法官精准识别当事人的核心诉求。在办理一起讨薪案时,当事人因紧张始终表述不清。通过运用“九步法”,我引导其明确“支付劳动报酬”的权利请求,并迅速锁定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最终高效促成调解。这让我意识到,方法论的严谨性与司法为民的初心相辅相成——只有深入倾听,才能拨开迷雾;只有精准回应,才能化解心结。“九步法”的精髓还在于将抽象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可操作的审判逻辑。例如,书中“要件归入”步骤强调法律规范与事实的精准匹配。在审理一起相邻权纠纷时,我结合“九步法”对民法典物权编的构成要件逐项分析,通过现场勘验、邀请综治干部参与调解,最终以“最小损害原则”平衡双方利益。当事人感慨:“原来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这让我更加坚信:法律适用的过程,亦是传递法治信仰的过程。

作为基层法官,我们可以在每一起案件中传递司法的严谨与温情。正如邹碧华法官所言:“法官的价值观才是决定性因素。”在审判方法的精进中,践行司法为民的誓言,让法治之光温暖每一个平凡的角落。

《人生》

——超越禁锢

谢春喜 (黎川县公安局)

退休近三载,但在看守所工作的1800多个日夜,仍时常在脑海中浮现。堆满案卷的办公桌上,我的保温杯旁常年压着一本翻开的《人生》,浅褐色封面满是经年累月的折痕,静静记录着我工作的五个春秋。这里,不只是法律威严的执行场域,更是一处亟待精神烛光照亮的人性课堂。

2022年某个春日,看守所收押了年仅十八岁的小陈,他手臂上刺着“忍耐”二字。与他谈话时,气氛一度陷入僵局。我从抽屉中取出路遥的《人生》。当高加林在黄土地上徘徊的故事在讯问室流淌,小陈突然盯着天花板呢喃:“警官,书里说人生的道路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我现在是不是正站在那个岔路口?”那本夹着银杏书签的小说,最终让他敞开心扉,主动交代了盗窃电动自行车的经过。

被手汗浸润的书脊,宛如高墙内隐形的阶梯。我愈发坚定地相信:看守所绝非仅仅是惩戒之所,更是一座借助文字搭建起的镜厅。在这里,迷失的灵魂能在无数故事里找寻到自己的人生。在那些被书页抚平的时光皱褶中,法理的冷峻与墨香的温热交织融合,共同编织着一段段超越禁锢的生命叙事。

《月光紧追不舍》

——微光

鲁云龙 (横峰县公安局)

在宣传部门的第10年,我的相机镜头里装满了警徽的冷峻与制服的庄严,却总觉得少了些人间烟火的温度。直到翻开土家族作家少一的《月光紧追不舍》,那些散落在武陵山区的基层警察故事,像一束月光穿透云层,照亮了我对政法宣传的重新认知。

初入警营时,我总执着于捕捉破大案、抓要犯的“高光镜头”。直到在书中读到《偷风》里驻村民警李宓的日常:他开着底盘卡进田埂的破桑塔纳,为村民调解风车发电引发的边界纠纷;面对养殖户马铁头的较真,他卷起裤腿跳进泥塘帮忙捞鱼苗。这些“鸡毛蒜皮”的细节,让我想起之前跟拍社区民警孟文辉的挫败——当时我觉得他整天处理邻里纠纷“没新闻点”,却在书中突然醒悟:基层警务的史诗性,正藏在这些“不值一提”的褶皱里。

去年,我跟随老孟的脚步,到葛源、到社区,到他曾经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地方,当镜头对准老孟额头的皱纹、两鬓的白发、记录他帮群众调解纠纷形成的一米多高的台账,我深受触动。《遇事莫激动,有事找老孟——记横峰县公安局兴安派出所副所长、“优秀人民调解员”孟文辉》在《人民公安》杂志刊登后,有读者留言:“原来警察的鞋底沾着和我们一样的泥土。”

阳春三月,我带着无人机,来到横峰县姚家乡兰子畲族村油菜花盛放处,用镜头记录横峰女警用真情守护群众踏青路的故事,藏蓝身影与春色共绘了一幅平安画卷。

少一在《月光紧追不舍》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所有未曾留名的平凡工作者。”作为政法故事的记录者,我愿做那台永不离身的相机——不过分追求光影的完美,只忠实定格制服上的汗碱、调解成功后松弛的笑纹、夜巡时手电筒划破黑暗的光轨,因为这些细微处的真实,恰是法治精神最鲜活的注脚。

《苏东坡传》

——明月清风吟

胡皓崧 (宜春市委政法委)

“明月清风”的题眼,源自一直深爱着的那个人,那个堪称中国文人天花板的人——苏东坡。

记得在今年1月8日,苏东坡诞辰988周年的那天午后,我颇有仪式感地坐在多胜楼朱红色的飞檐斗拱下,重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合上书页的那一瞬间,适逢秀江上一阵清风徐来,凭栏远眺,只见山川相缪、水波不兴。此景此情,苏东坡《赤壁赋》中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在脑海中回荡。天地间仿佛勾勒出一个精神坐标,冥冥中有个声音告诉我,这个精神坐标,他叫“明月清风”。

说到苏东坡,他身上有太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标签,但以政法人的视角,我认为有几个标签是当之无愧的。比如,他是一位好“法官”,林语堂在书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话:“苏东坡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他任职期间,始终坚持德法相融、宽严相济、教民守法,他的法律思想对当代法治建设和司法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是一名好官员,从政40年,他心系黎民百姓,在哪里任职,实事就办到哪里,深受群众爱戴。在黄州,他改易风俗;在惠州,他疏浚西湖;在儋州,他修建学堂。“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他一生坚持“人民至上”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个好官清官,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因“乌台诗案”贬谪流放,他都保持着“一蓑烟雨、两袖清风”的卓然风骨,坚守着“非我所有,一毫莫取”的人格底线——“东坡精神”依然可以鉴古照今,让我们内心升起明月,让两袖清风盈盈。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读《苏东坡传》,感悟他的旷达与坚守,是一场无比酣畅淋漓的精神洗礼。在新时代政法人的“赶考之路”上,有明月清风为伴,我们前行的步伐将更加坚定。


来源:新法治报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吴旭

相关文章

  • 嘉祥县老僧堂镇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教育

    大众网记者 张效良 通讯员 闫青 济宁报道9月1日,嘉祥县老僧堂镇各中小学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聚焦法治教育、安全防护、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开展法治教育,旨在为全镇学子筑牢思想根基、绷紧安全之弦,开启充满希望的新学期。老师在给学生们上“开学第一课”老僧堂镇中学、大曹小学等学校将法治教育作为“开学第

    2025-09-04 11:09:00

  • 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法院:用“法律标尺”量责任,护劳务者“头顶安全”

    近日,土右法院审结一起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以公正司法为劳务者撑起权益保护伞,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指引。案件办理过程高空坠落,赔偿纠纷引关注此次案件中,李某规划在自家院内搭建彩钢房,张某承包了此工作,后张某雇佣原告到李某院内彩钢房顶施工。然而,意外陡然降临,原告在提供劳务过程中,不慎从高处

    2025-08-26 09:58:00

  • 自然资源部最新报告:美式“航行自由”缺乏国际法基础

    8月25日,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发布《美式“航行自由”法律评估报告》中英文版(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旨在对美国“航行自由”相关主张和实践是否符合国际条约和一般国际法、是否具备法律基础进行评估。《报告》检视了美国在航行自由方面的法律立场和实践,特别是与“航行自由计划”有关的表态与行动,聚

    2025-08-25 12:53:00

  • 严防溺水!3步法+3要点+6不原则+7场景

    【来源:泾县发布】泾县发布讲述泾县故事 传播泾县能量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哪些地方是溺水高风险地点?溺水后如何自救?发现有人溺水如何正确施救?这些关于溺水的安全知识一定要牢记↓↓↓01.02.03.来源:应急管理部责编:张琳二审:汪世正三审:周航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

    2025-08-23 12:36:00

  • 学习新语·抗战|坚强屏障 血火淬炼

    这是一段壮怀激烈的烽火岁月这是一场涅槃重生的伟大征程14年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学习新语”栏目推出抗战系列报道跟着总书记走进抗战纪念地重温撼人心魄的民族记忆传承历久弥新的抗战精神本期来到山西省吕梁市兴县探寻晋绥边区的抗战印记感受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统筹:黄庆华 周年钧记者:柴婷 杨晨光 李

    2025-08-20 12:34:00

  • 中国佛教协会:释永信给全国佛教界抹了黑

    释永信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涉嫌刑事犯罪,严重违犯佛教戒律,给少林寺的管理和佛教领域正常秩序制造了混乱,对佛教健康传承造成了障碍,给全国佛教界抹了黑。佛教教职人员,特别是佛教界代表人士,应当切实增强法治观念,时时绷紧守法遵规这根弦,绝不能触碰甚至逾越法律“红线”。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025-08-20 0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