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给大桥 “琴弦” 装 “防抖神器”! 杠杆质量阻尼器有了新国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9 17:01:00    

极目新闻记者 叶嵘

通讯员 白红丽 柴小鹏

日常生活中,汽车通过液压油或空气减震器吸收路面颠簸的能量,减少车身震动,提升驾驶舒适性;运动鞋的气垫或减震中底,可通过压缩空气或弹性材料(如EVA)缓冲跑步时的冲击力;洗衣机的防震垫通过增加弹性支撑,抑制洗衣和甩干电器运转时的晃动。

这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器物类比揭示了工程中“以柔克刚”的智慧——用可控的缓冲代替硬抗,正是现代阻尼器结构设计的精髓。然而,对于横跨江河山川的现代大型桥梁,尤其是如同“琴弦”般敏感的斜拉索,它们面临的挑战远非日常器物可比。地震、强风、密集车流引发的剧烈震动,可能导致斜拉索疲劳甚至断裂,危及桥梁安全。此时,阻尼器便化身为“桥梁的防抖云台”,通过消耗振动能量,守护着这些交通大动脉的“生命线”。不过,日常器物的阻尼设计通常针对小能量、短时间的作用,而桥梁阻尼器需要应对极端环境荷载(如台风、车流等)和长期耐久性,因此结构更复杂、耗能能力更强。

多年技术积淀构建全谱系斜拉索阻尼器家族

作为国内斜拉索减振技术的先行者,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桥科院”)深耕该领域多年,构建了业界领先、产品谱系齐全的斜拉索阻尼器家族。从经典的粘性剪切型阻尼器、油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到高效的杠杆质量阻尼器(LMD),桥科院能为不同跨度、不同需求的斜拉桥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减振解决方案。其创新产品已在百余座重点桥梁工程上成功应用,有效实现了振动控制目标。

团体标准

近日,由桥科院主编、中国公路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斜拉索外置式杠杆质量阻尼器》(T/CHTS20057-2025)正式实施。这是桥科院首个自主研发产品的专项技术规范,标志着其在抗振减灾领域的技术标准化取得重大突破。该标准的出台,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杆,将有力推动LMD技术的规范化应用与发展。

从武汉长江二桥到港珠澳大桥的技术进化

我国现在桥梁的建设向着大跨度、大载重迈进,斜拉桥的跨度由数百米增至千米以上,斜拉索的长度和重量也越来越大,其振动形式也越加复杂,LMD技术的卓越性能已在众多重大工程中得到充分验证。

武汉长江二桥粘性剪切型阻尼器

1995年建成通车的武汉长江二桥主桥为主跨400米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全桥共设392根平行钢丝斜拉索,为了有效抑制该桥斜拉索振动,全桥安装了桥科院自主研发的粘性剪切型阻尼器。该阻尼器于2004年安装完成,目前已运营20余年,有效保证了大桥斜拉索的结构安全。

嘉绍大桥油阻尼器

嘉绍大桥主航道桥为跨径布置(70+200+5×428+200+70)米的独柱型六塔四索面分离式钢箱梁斜拉桥,全桥共设576根斜拉索。针对该桥多重斜拉索索面结构,为了有效抑制斜拉索可能发生的风振、风雨振及尾流驰振等大幅振动,全桥应用了基于薄壁小孔过流的倒置式双出杆油阻尼器,倒置式结构可有效防止油阻尼器内部油液渗漏,增加了系统稳定性,目前阻尼器已运营十余年且效果显著。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磁流变阻尼器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主跨为458米,该桥地处伶仃洋海域,现场风环境条件非常复杂,极易引起斜拉索产生多种形式的风致震动。针对该桥斜拉索振动特点,桥科院研发了永磁可调式磁流变阻尼器,具有性能稳定、阻尼力方便调节且调节范围广、耐久性好等优点,全桥共安装112套磁流变阻尼器,实现了斜拉索振动的有效控制。

望东长江大桥第六代杠杆质量阻尼器(LMD)

此外,针对大跨度桥梁超长索的减振需求,桥科院自主研发的杠杆质量阻尼器(LMD)展现出显著优势。该阻尼器利用杠杆放大及附加质量的惯性力,综合粘滞、摩擦、电磁等阻尼方式,实现斜拉索的振动控制。LMD技术从研发开始持续迭代升级——从单一面内振动控制,发展到面内、面外协同控制,并不断向紧凑化、轻量化方向改进,减振效果持续提升。目前,该技术已从第一代发展至第六代,成功应用于常泰长江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自2009年开始,国内新建800米以上斜拉桥均采用杠杆质量阻尼器产品,有效保障了桥梁结构安全与运营稳定性,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获得业主高度认可。

以标准与创新铸就“桥梁强国”基石

《斜拉索外置式杠杆质量阻尼器》团体标准的实施,不仅是桥科院技术标准化的里程碑,更填补了国内该类产品专项规范的空白。随着我国斜拉桥跨度突破千米、斜拉索长度和重量持续增加,振动形式愈发复杂,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将为行业提供统一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依据。

从长江之畔到伶仃洋上,中国桥梁的每一次振动控制突破,都凝聚着科技创新的力量。此次团体标准的发布,将规范LMD技术应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桥科院表示,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持续助力我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 给大桥 “琴弦” 装 “防抖神器”! 杠杆质量阻尼器有了新国标

    极目新闻记者 叶嵘通讯员 白红丽 柴小鹏日常生活中,汽车通过液压油或空气减震器吸收路面颠簸的能量,减少车身震动,提升驾驶舒适性;运动鞋的气垫或减震中底,可通过压缩空气或弹性材料(如EVA)缓冲跑步时的冲击力;洗衣机的防震垫通过增加弹性支撑,抑制洗衣和甩干电器运转时的晃动。这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器物类比揭

    2025-08-09 17:01:00

  • 全国动画领域唯一!原力数字获批筹建文旅部技术创新中心背后的“硬核突围”

    7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拟建设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名单。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力数字”)申报的“3D动漫制作工具链研发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成功入选,成为江苏省首批、国内动画领域唯一获批建设单位。这一殊荣恰逢原力数字冲刺上市的关键阶段。公司北交所IP

    2025-07-28 12:03:00

  • 两轮车电池革命!小牛×宁德时代系新能安打造“通勤王+赛道怪兽”组合

    近日,小牛电动与宁德时代控股公司新能安达成战略合作。盘点双方共同推出革新性动力电池解决方案,以行业领先技术突破新国标电自、电摩领域性能极限。NXT Ultra/ FXT Ultra系列:• 搭载新能安雪豹锂电池(48V30Ah),首创"高电流+高密度+超低温"三位一体技术• 动力表现:70A峰值放电

    2025-07-26 00:04:00

  • 大模型浪潮下,电力数智化转型破局之路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电力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创新变革。从传统电网到新型电力系统,从人工运维到智能决策,AI 技术正深度融入电力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全链条。随着 “双碳” 战略的推进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电力行业对智能化的需求愈发迫切 —— 如何提升安监效率、优化设备运维、精准管控能

    2025-07-23 00:04:00

  • 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

    7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通知》。根据这份通知,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对该技术进行评估,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

    2025-07-09 14:25:00

  • 氢能产业探索多元发展路径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遴选部分项目和区域开展氢能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创新氢能管理模式,探索氢能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路径。氢能是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介绍,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力促进新能源

    2025-06-28 0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