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复活”亲人,公众需多一份谨慎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在天堂一切安好,这里没有痛苦和悲伤,虽然车祸让我们阴阳两隔,但这只是命运的一次意外安排,你们一定要坚强、好好生活,别总沉浸在悲伤中……”清明前夕,AI复活逝去的亲人悄然兴起。上面这段话正是来自一位不幸因车祸离世的女孩,她的父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女儿用另一种形式“复活”。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 技术的门槛逐渐降低,使得“复活”逝者成为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清明节来临,网上出现了AI技术“复活”逝去亲人的生意,这项服务声称,只需提供逝者的照片或录音,就可以通过AI技术让亲人在屏幕上“活”过来,甚至开口说话。
清明节,承载着一种文化,寄托着一种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节日里,人们扫墓祭祀、远足踏青,同时慎终追远、缅怀先人也成为清明的传统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扫墓祭祀也在发生变化,比如,AI技术“复活”逝去亲人,就是一种表达思念之情的现代祭祀方式。
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到服务提供,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AI复活”背后隐藏着一条完整的商业链条。每个环节都追求金钱交易,让思念打了折扣。仔细考量,所谓的‘复活’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此外,构建数字人需要大量采集逝者外貌、声音和经历等个人数据,这类敏感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都存在泄露风险。
引发法律与伦理多重争议值得关注。个人利用AI“复活”亲人、缅怀纪念,且在必要范围内使用,无需过度干预。而如果在公共平台扩散传播,用于市场盈利,是否侵犯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就要特别考量。从法律角度看,照片是否涉及到第三方隐私,是否会引起连带的侵权纠纷,这个也是潜在的法律风险。作为AI复活所塑造的照片和视频其实就是一个数字虚拟人,而它作为数据财产权益归属仍为法律盲区。更具有风险的是,用户与数字人交互产生的行为数据,可能被不当利用,用于深度伪造、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其应用应有道德边界和法律规范。应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警惕AI“复活”技术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有关部门对AI“复活”的需求和其衍生的产业链要保持关注、合理辨析,在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上做好数据保护、涉诈犯罪风险预防等方面的监管。对于用于行骗的犯罪行为,要重点打击。同时,公众也需要谨慎对待 AI“复活”亲人,对网上相关服务严加提防,莫让风险冲淡了对亲人的缅怀与哀思。(董宏达)
来源:红网
相关文章
-
48份悼词,来自一个陌生的女孩
又到一年清明时,对于故去之人的思念,如种子般破土而出。那些分别时未能及时表达的爱与不舍,我们该如何诉说?很多人将对逝者的情感倾注到了悼词中。在电影《不虚此行》中,闻善(胡歌饰演)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帮别人写悼词,用文字摆渡逝者,也告慰生者。现实中,00后女孩崔馨月也在做着相同的事。从去年开始,她已帮
2025-04-04 11:15:00
-
全球媒体聚焦丨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撰文称 在中国看到了未来
最近,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撰文提到了自己不久前的中国之行,并引用一位在中国工作多年的美国商人的话说,过去人们去美国了解未来,现在他们来中国了解未来。弗里德曼不久前参观了一家中国企业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仅用3年多一点的时间建成,拥有104栋各具特色
2025-04-04 10:43:00
-
IMF总裁:美关税措施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风险
当地时间4月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就4月2日美国宣布的关税措施发表声明,警告这些措施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风险。格奥尔基耶娃在声明中表示:“我们仍在评估所宣布关税措施的宏观经济影响,但显然,这些措施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对全球前景构成了重大风险。当前,避免采
2025-04-04 07:36:00
-
人工智能助力培育新型消费
数据来源 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技术创新催生新消费热点。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热潮席卷各行各业,深刻影响消费的供需两端。一方面,AI技术推动消费场景更新;另一方面,新消费的规模化又推动了AI技术的加速应用与落地。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指出,支持新型消费
2025-04-04 06:19:00
-
以培训为基,赋能企业节水增效
【来源: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_住建要闻】为深入推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3月28日,结合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市供节水服务中心赴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开展了主题为“节约用水,你我同行”的
2025-04-04 03:59:00
-
智能体爆发元年,谁在“无人区”绘制地形图?
来源:脑极体Unity前不久,一款中国团队打造的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Manus火爆出圈,让“智能体agent”一夜之间成了科技界的“顶流”。2025年,成了智能体的“爆发元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能体将作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数字搭档”,变得无处不在。然而当下,仍有很多人和企业不知道如何拥抱智能体,
2025-04-03 2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