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蔚来ET9交付仪式上,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与蔚来品牌创始人李斌展开对话,方洪波提出:“要不要PPT,要不要加班或者开会,这实际上是个符号,95%以上的加班都是形式主义的加班。”这场科技与制造业领头人的互动,因这句直率之语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痛点,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众所周知,加班是企业和各级机构应对突发任务、冲刺关键节点的应急手段。但不知何时起,它演变成了衡量员工态度的KPI。在某些企业,员工在办公室“摸鱼”到深夜,只为领导经过时亮着的电脑屏幕。团队为一份报告通宵开会,只为证明“足够努力”。甚至有人白天划水,晚上加班,只为蹭一顿加班工作餐和打车补贴。这些荒诞场景的背后,是职场异化为时间竞技场的残酷现实。
从表面看,“形式主义加班”是员工的选择,但其根源在于管理思维的僵化。许多企业将工作时长等同于“忠诚度”和“奋斗精神”,却忽视了对目标管理和效率提升的探索。管理者习惯用“谁走得最晚”来评判团队,用灯火通明的办公室标榜企业文化。这种简单粗暴的考核方式,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惰性。更深层的症结,则是长期以来社会对“吃苦”文化的过度推崇,将无意义的消耗美化为成功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当加班沦为表演,其危害远不止电力、人力、场地等资源的浪费。对员工而言,长期无效加班透支身心健康,挤压家庭生活,甚至导致“上班演戏、下班疗伤”的恶性循环。对企业来说,低效的加班文化抑制创新活力,让真正有能力者可能因厌倦而离开,留下的往往是擅长表演的平庸者。更严峻的是,这种风气若持续蔓延,将扭曲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让表演式奋斗挤压真才实学的生存空间。
破除加班迷信,需要管理思维和职场评价体系的转变。管理者应建立更科学的考核系统,用成果说话而非用工时计量,将工作成果与工作时长松绑;推广数字化工具实现流程优化,减少无效等待时间,实现高效协同。更要在企业文化层面重塑价值坐标,让“结果导向”取代“表演导向”。有咨询公司的跟踪研究表明,实施弹性办公的企业,其员工创新提案数量平均增加62%。若企业都能用“产出质量”替代“在场时间”,形式主义加班自然就会失去生存土壤。
这场关于加班的讨论,本质是对劳动价值的再度审视。当职场褪去形式主义的浮华外衣,回归效率与价值的本质,人们或许就会发现:真正值得奋斗的事业,从来不需要用无意义的加班来粉饰。健康的企业生态,应该奖励解决问题的高手,而不是培养加班作秀的演员;精彩的职业生涯,应该用成绩单说话,而不是靠刷疲惫感证明一个人的努力。
来源:潮新闻
相关文章
-
美经济分析人士:贸易战没有赢家 美关税政策损人害己
针对美国的新关税政策,美国经济分析人士指出,新的关税政策会推高全球总体物价水平,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每个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没有哪个国家会成为赢家。美国金融顾问公司总裁 米勒:没有哪个国家会成为赢家。美国政府看起来在保护美国,但实际上新关税政策让世界各地的成本更高,它将转嫁给消费者,转嫁给企业,大洋两
2025-04-04 21:37:00
-
中国—匈牙利贸易投资对接会在布达佩斯成功举办
新京报讯 据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消息,4月3日,中国—匈牙利贸易投资对接会在布达佩斯举行。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匈外交与对外经济部副部长毛焦尔、中国驻匈大使龚韬、匈出口促进局副局长加博尔出席并致辞。230余位中匈企业、商协会代表共聚一堂,现场交流热烈、对接踊跃。凌激表示,近年来,在两国领
2025-04-04 20:09:00
-
狂怼“总裁行为”!李川:毕竟吃过上班的苦...
4月5日周六晚20:20,首档聚焦都市职场议题会谈式脱口秀《今晚不加班》的第三期在东方卫视开播。作为霸道总裁专业户,李川竟在节目中狂怼“总裁行为”,这波打工人的共情“杀疯了”!在采访中,他坦言:“吃过上班的苦,也看过很多霸道总裁的人的样子,比谁都痛恨霸总。”编辑: 詹宇婧责编: 傅群
2025-04-04 20:01:00
-
内蒙古自治区出台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新规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规范全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经营行为,健全完善道路旅客运输市场诚信体系,提升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服务水平。《办法》明确了考核工作原则、目的、实施主体及责任分工、考核周期和考核程序安排;设置评价指标及等级
2025-04-04 07:56:00
-
以培训为基,赋能企业节水增效
【来源: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_住建要闻】为深入推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3月28日,结合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市供节水服务中心赴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开展了主题为“节约用水,你我同行”的
2025-04-04 03:59:00
-
智能体爆发元年,谁在“无人区”绘制地形图?
来源:脑极体Unity前不久,一款中国团队打造的通用型AI智能体产品Manus火爆出圈,让“智能体agent”一夜之间成了科技界的“顶流”。2025年,成了智能体的“爆发元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能体将作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数字搭档”,变得无处不在。然而当下,仍有很多人和企业不知道如何拥抱智能体,
2025-04-03 2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