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太湖“守门员”,今年有大动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7:12:00    

近日,在宜兴周铁镇、丁蜀镇,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生态治理新画卷,新孟河下游19条支浜和乌溪港正在加紧清淤、构建水生态系统。

作为太湖“守门员”,全市13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继去年5条达Ⅲ类、8条达Ⅱ类后,今年持续压茬推进,全力向Ⅱ类水冲刺。“从保‘Ⅲ’争‘Ⅱ’到全力冲‘Ⅱ’,是我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考量,也是科技治水、系统治水的再次出发。”市河长办负责人说。



拉紧内源清理“绳索”,加强源头治理


在乌溪港下游,可移动的水上作业平台上,一台蓝色抓斗式挖机将抓斗伸入水下,旋转挖斗后抬起,再将泥浆放入一旁船舱里。

d01e8776dd12cb55e00a0f65ea353fa.jpg

“严把入湖河道水质关,太湖才能常保‘健康’,清淤作为清内源的关键,今年‘满员推进’。” 宜兴水利局副局长卢刚说。

今年是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的关键年,宜兴计划实施63项重点治太项目,年度投资额约33亿元,其中入湖河道淤泥“应清尽清”是优化水生态的“第一仗”。

宜兴5条入湖河道今年同时开展清淤,年清淤量达36万,减少淤泥受风浪、船运或内源污染物释放等对水体的影响。仅乌溪港一天清淤量就有约1000方,且清淤要求极严格,施工中和施工后都有第三方检测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3cf9c5b3df8d05db7b7ff0525ed3c33.jpg

在梁溪河泰康浜,一台台增氧曝气装置吐着水花,仿佛给河道做“针灸”,投放的螺蛳等底栖生物仿佛“益生菌”慢慢调理着河床环境,精心搭配的鱼群则成了“清道夫”团队。通过长效管护,这里保持着水草摇曳、鱼虾成群的清水河模样。

滨湖区水利局人士介绍,梁溪河21条一级支浜继去年水质优Ⅲ率达100%后,今年定人定点加强长效管护,进一步削减氮磷。在箱(管)涵排查中,他们创新采用轮式机器人、探地雷达等先进技术,绘制出完整的“血管造影图”,精准查找病症、加强管护。在朱祥巷浜等支浜,一个个新建的小型调水泵站就像“心脏起搏器”,使支浜和梁溪河实现水体交换,优化了水环境。今年1—3月,梁溪河总磷浓度降至0.053mg/L,治水“成绩单”亮眼。

f4197fe70f5b987da04e4213b407088.jpg

信息显示,今年入湖河道及支河全面加强底泥疏浚和水生态修复,加大了水体内源污染消减力度,进一步提升了水质。


关紧农田退水“阀门”,让好水入河


在周铁镇千亩连片生态蔬菜基地,新建的生态管涵将内部水系打通,完善后的沟渠系统仿佛畅通的毛细血管,让清水在田间有序流转;曾经零散分布的30多个排水口减为7个,在物联网的调度下守护蔬果丰茂生长。“原先分散种植,农田尾水往哪排、是否超标难以管控,如今1085亩区域内的水系、沟渠实现一体化构建,使农田退水可查、可控。”镇农社办公室负责人侯文贤说。

142c6f1002716dc1cac81771956ef7a.jpg

排水口集中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高科技设施对尾水进行初级净化。现场看到,入河退水口设有由火山砾石和微生物菌形成的原位净化设施,基地内汇集退水的生态净化池内安装了绿色的生物毛刷净化系统,可促进微生物生长和分解,净化水质。

昔日小鱼塘和农田杂乱分布、脏乱差的丁蜀镇莲花荡,如今已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高标准农田样板。“前两年建设高标准农田时发现排口有好几十个,农田排水难把控,我们通过增设地下管渠优化供排水系统,并把农田旁的小河改造成种有荷花和水草等植物的生态净化塘,将雨水和稻田排水收集净化后再用于灌溉,确保农业面源污染不进入莲花荡和入湖河道乌溪港。”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沈俊说。

2683915dbed1c35c07f0fb92d940abf.jpg


卢刚介绍,每年夏季水稻大量用水期间,入湖河道水质就会产生波动,今年宜兴找准这一问题,对9条入湖河道周边的农田大范围开展排水系统整治。仅丁蜀镇今年就将对7000多亩农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增设45处稻田排水监测口,确保年内稻田排水口覆盖率95%,有效解决稻田用水直排河道问题。丁蜀、周铁等地还将在农业基地新建生态沉淀池、生态排水沟,并修整生态驳岸、布置生态过滤箱,初步构建农田生态系统。

全市秸秆离田综合利用、肥药减量增效等也在全面推进,确保今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20年减少3%、2.5%



从一条条治到一片片治,综合治理迈大步


在新孟河下游周铁段,龙亭河、小泾港等19条支浜一改往日沉寂,有的在清淤,有的在进行河道底质生境改良,有的已完成地形塑造、在种植沉水植物。

“以前根据项目需要每年治理一两条河,今年治理力度空前,按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要求对河道开展片区化治理,提升治理效能。”周铁镇副镇长陈超说。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将在人群集聚的西仓浜、东仓浜和我师浜设置微生物净化设备,采用国内领先的光催化技术增加水体溶解氧,加快降解有机污染物。

5255673c7bdedb5e6132033be3ee63b.jpg

在殷村港下游浯溪荡及支河片区整治现场,村民黄阿姨高兴地说:“以前夏季河水经常发黄,如今浯溪荡和周边七八条支河一起整治,等到整治完成,农田将有好水灌溉,村庄也将更干净更美。”


据悉,浯溪荡区域今年要通过建设生态截流沟、塘库湿地改造,在浯溪荡和黄暮河等多条支河增设生态缓冲带,修复草型水生态系统,增设曝气增氧设施,有效保证殷村港入湖水质达标,提升乡村水环境质量。


872264996f660f4ac27f9d67b023539.jpg

为排除污水入河风险,直湖港胡埭段去年开出“药方”对南街片区1800米雨污管网整体翻建,对支浜陆区港开展专项排查整治。陆区港沿岸26家企业管网全面“体检”,运用GIS技术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确保每处管网缺陷都有据可查、有案可循。

胡埭镇水利站站长李玉山介绍,管网正常稳定运行后,陆区港水质已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针对直湖港以西区域27公里老旧污水管网渗漏问题,胡埭镇今年还计划投入6500万元,采用“开挖+非开挖”的“微创手术”方式进行整治,既能减少对路面的破坏,又能有效提升污水收集率。工程完工后,直湖港流域将实现“管网健康”与“河道清澈”的双赢局面。

5bb8dc7c4f5768d8c68ad834861b0d4.jpg










市河长办人士说,从以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水方式,到如今“一河一策”,因地制宜实施片区化、集约化治理,13条主要入湖河道步入综合整治新境界。让水更清、景更美、生态更优成为无锡城水共生新印记。

来源:无锡日报
编辑:张静
校对:李倩

责编:杨珍

分享小伙伴

相关文章

  • 天津出台举措加快发展首发经济

    人民日报海外版天津7月15日电(记者李家鼎)天津市商务局等8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天津市推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16条具体举措,围绕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聚力打造国际国内品牌集聚地和培育地,着力形成“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新局面,焕发津门百年商埠新气象。该措施围绕构建首发经济

    2025-07-16 11:32:00

  • 科技的风吹拂草原荒漠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唐瑜深耕稀土领域30年,一直从事稀土功能配合物及其材料研究。近年来,他带领团队与中国稀土公司合作,依托“稀土冶炼高盐废水处理”项目,创新性地将稀土配位化学基础理论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成功应用于废水处理工艺,降低企业废水处理成本,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早在2019年

    2025-07-15 09:33:00

  • 16天“喝”下128个大明湖!探秘黄河三角洲湿地“生命输液”

    7月13日8时,随着黄河口一号闸取水工程闸门缓缓关闭,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结束。黄河水注入湿地“肌体”,这场持续18年的“生命输液”,让黄河三角洲悄然发生巨变。16天“喝”下约128个大明湖黄河三角洲湿地通过两条流路“双线输血”位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清水沟流路的封

    2025-07-14 17:51:00

  • 禁渔期联合执法显成效 多部门筑牢漓江生态法治防线

    碧波荡漾的漓江,是大自然馈赠给广西的生态瑰宝。为守护漓江流域渔业资源与生态平衡,自今年3月起,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联合漓江公安分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打响了禁渔期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攻坚战,为漓江构筑起坚实的法治生态屏障。联合执法组深入剖析漓江水域非法捕捞规律与高发区域,采用“

    2025-07-06 17:30:00

  • 海内外专家贵阳探讨全球性三大环境危机应对之道

    中新网贵阳7月6日电 (记者 周燕玲)当前地球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及污染问题三大危机。正在贵阳举行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海内外专家学者探讨应对之道,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月5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开幕。记者瞿宏伦 摄“这三重危机相互关联,一个危机的恶化

    2025-07-06 15:06:00

  • 看图识鸟 | 这些鸟,你都认识吗?

    林鹬(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鉴别特征:中等偏小的鹬。背肩部黑褐色,具淡棕黄白色点斑,腰白色,尾端有黑褐色黄斑,下体白,胸部具黑褐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淡黄至橄榄绿色。生态习性:栖息于沼泽,河滩等地,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迁徙期也集成大群,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为食,繁殖期5~7月,窝卵数4

    2025-06-30 1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