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技能人才基础,迫切需要围绕产业数智化升级,加强高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加快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代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蓬勃发展,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同时,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制度化、常态化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供给技术技能人才。
然而,伴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迭代升级,我国高技能人才素质相对滞后于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步伐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数量上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掌握新型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供应不足。从质量上看,高新技术要求劳动者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但当前许多技能劳动者在学习应用新技术、参与新流程生产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够。从趋势上看,人工智能在生产领域快速应用,人机协作岗位的比例和范围日益扩大,对技能劳动者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应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对接先进技术应用需要、市场人才需求,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等技术大规模应用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变化等现状,适时公布新型技能岗位需求清单,努力培育技能水平与科技发展同步提升的新型技能劳动者。通过构建多方共担技能培训成本机制、增加高技能证书含金量、建立高技能档案等方式,激发高技能人才学习新技术的热情。
支持更多高学历人才到生产一线
高技能人才具备熟悉现场、熟悉一线、熟悉工艺等优势,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解决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和复杂性的技术难题,有助于开展积累型、渐进型技术革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劳动生产率提升,不仅需要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等顶尖科技人才,也需要扎根生产一线、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一方面,建议充分整合企业各类创新要素,加强与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数智化技能培训和推广,开发聚焦产业技术前沿的核心课程、教师团队、实践项目,激发技能人才求新求变意识、激活创新思维、持续提升技能水平。推进产教融合,把企业一线改造成专业育人平台,构建“工位即课堂”的沉浸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现场导向、问题驱动、生态滋养”的培养体系,激活一线创新活力,夯实一线高技能人才实践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建议着重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知识学习能力、人机协同能力、流程统筹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综合素养。鼓励支持更多高学历人才到生产一线去,在实践淬炼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科技创新,成长为产业前沿最需要的“理论创新-技术革新-技能应用”贯通型的复合型人才,带动提升更多一线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探索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让人才在设备旁成长、在产线上淬火、在难题中蝶变,真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场发动机”。
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周期贯穿职前职后阶段、培养主体多元化构成、技能养成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等特点,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因此,要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
扩大高技能人才制度性供给。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跨越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两个阶段,应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让“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紧密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产业升级趋势和技术变革前沿,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灵活设置教学目标和培训内容,加大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做好“技能链”的关键一环。
创造更多高质量技能型岗位。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一体部署。通过税收优惠豁免、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政策,鼓励引导企业有效落实就业政策要求,激活企业作为高技能人才用人主体和受益主体的动力。以数智化升级赋能就业服务体系,让就业供需更匹配、更精准、更有效。
搭建高技能人才全面发展平台。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壮大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完善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为龙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地方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持续优化技能人才分类分层发展的政策环境。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让各类技能人才竞相涌现。
(作者:李珂,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工会学院院长)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代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技能人才基础,迫切需要围绕产业数智化升级,
2025-05-03 09:36:00
-
“科技的力量”院士专家报告会开讲
本报讯 省科协与省直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联合举办的“科技的力量”院士专家报告会日前开讲。首场报告会围绕“人工智能”的前沿课题,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小平、北京大学教授周程等3位国内著名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就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展开深度解读和分享。报告会上,陈小平教授以《人工智能的原理性突破:从
2025-05-02 19:34:00
-
青春的接力——青年工匠逐梦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在新重庆建设的新征程上,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技术超群的青年工匠。“五一”国际劳动节,本报聚焦5位“90后”青年工匠。他们勤于钻研、勇于拼搏,用精湛的技能去实现职业梦想,用独到的匠心去逐梦中国式现代化。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他们的青春,动力十足、闪闪发亮。美发技能大师
2025-05-02 11:35:00
-
一品威客上涨20.09%,报22.816美元/股,总市值5.09亿美元
5月2日,一品威客(EPWK)盘中上涨20.09%,截至03:29,报22.816美元/股,成交507.9万美元,总市值5.09亿美元。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06月30日,一品威客收入总额2021.57万美元,同比增长2.1%;归母净利润-120.29万美元,同比减少11.38%。资料显示,一
2025-05-02 03:38:00
-
袁家军胡衡华检查节日安全并看望坚守一线劳动者
▲ 5月1日上午,在两江新区汽车产业园项目工地,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看望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袁家军胡衡华检查节日安全并看望坚守一线劳动者压实责任 强化落实确保人民群众欢乐祥和过节正值“五一”假期,5月1日上午,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深入基层,检查旅游景区管理、道路运输
2025-05-01 17:05:00
-
AI智库模型助力学术研究 专家共谋长江经济带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本报记者 张家振 武汉报道(长江经济带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受访者/图)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保障。4月26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湖北经济学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省域副中心城市专委会和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共同主办“长江经济带统筹
2025-05-01 12:13:00